有小康
更应有健康
省人大代表、诸暨市人民医院医生李蓉萍:公共卫生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小康,更应有健康。“十五”期间,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秩序得到有效规范,疾病防控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卫生保健方面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了让百姓能真正看得起病,政府建立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下大力气降低药价,缓解了“看病贵”难题。
“十一五”期间,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公共卫生的薄弱环节。
(本报记者 李晓鹏 通讯员 廖小清 整理)
让乡下娃娃
多读书读好书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曜君:“十五”期间我省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很大,义务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2006年秋季起,全省所有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杂费,这一举措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这对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大实事。“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硬件投入,特别是对中小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的投入也大大加强。我希望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能继续坚持公平、均衡、优质的方向,在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让乡下娃娃多读书、读好书。
(本报记者 苏晓春 马莉莉 整理)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应更丰富多彩
省政协委员、台州市黄岩区文化馆副馆长沈利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突破点也在农村。“十五”期间,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呈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公共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城市,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我希望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文化娱乐支出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大力发展民办文化,鼓励民间资本以各种方式捐助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文化实体、文化活动;主动适应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多开展公益性的、大众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少搞华而不实的人为“节庆”。
(本报记者 苏晓春 马莉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