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代表性的大窑系。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其制瓷工艺也处于巅峰的地位。
龙泉窑的窑场分布范围宽广,以处州龙泉为中心,延伸辐射到周边县(区),现已经发现的历代龙泉青瓷窑址就有500多处。
从唐代开始,各地的瓷窑常用州、府之名命名,如越州窑、耀州窑等。因此在文献中,称龙泉窑为“处窑”,龙泉青瓷为“处器”。龙泉窑青瓷的主要产区在龙泉市,在该市范围内,就已发现古代瓷窑360多处,占全部瓷窑址的70%。著名的龙泉大窑则是龙泉窑的中心产区,位于龙泉市南部的琉华山北麓。1988年,大窑龙泉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范围包括大窑片、金村片、垟岙头片、溪口片,有五代到明代的窑址126处。
一直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龙泉窑属于民窑系统,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担负过“贡器”的烧造任务。曾经有人对龙泉窑是否设立过官窑进行过推测,认为龙泉窑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窑场广宽,如此声名显著的窑系,未曾设立过官窑,似乎不合情理。
然而,这种推测大都针对南宋末——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因为对龙泉窑,学术界以往的一贯定论是“宋代辉煌,明代衰落,清代灭绝”。即使是对龙泉窑在宋代这样的辉煌时期,到底有没有设立过官窑,也由于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和科学发掘的考古资料,而得不到印证。至于在明代这“衰落期”和清代这“灭绝期”,学术界和考古界更是因史料记载和物证缺乏,没有去进行大胆的考证。
龙泉窑到底有没有被设立过官窑?这一问题扑朔迷离,许许多多学术界和收藏界的专家都期待早日破解这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