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难点在哪里
战略重点就选哪里
不谋全局无法谋一域,不谋万世无法谋一时。
无论横看与纵观,新世纪的温州,恰逢一个新的发展关口。
资源要素“先天不足”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造成的“成长烦恼”,考验着温州;“先发优势”弱化与“城市追兵”增多,考验着温州;内源型经济带来的封闭格局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考验着温州。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成败。
浙江“走在前列”,温州要“奋勇争先”。温州市委、市政府认为,温州,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期、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期、克难攻坚的严峻考验期。温州发展战略,要在坚持和创新中深化完善,明确“一港三城”为战略目标,“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为战略任务,“坚持富民与强市相统一,坚持活力与实力相协调,坚持先富与共富相统筹,坚持‘金杯’与口杯相一致”为战略方针。
难点就是突破口,难点就是战略重点。
温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破三难,打三仗”的工作目标,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开放为主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破解“三大难题”,打好“三场硬仗”。即:千方百计破解产业“低、小、散”难题,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千方百计破解招商引资难题,切实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千方百计破解欠发达地区发展难题,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集中精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优化提升发展环境;集中精力打好创建文明城市硬仗,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集中精力打好维护社会稳定硬仗,扎实推进“平安温州”建设。
更令外界关注的,就是2005年温州大力实施的“四大工程”:
——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温州市去年初把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提出全年合同外资6亿美元、实际外资3亿美元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内外并举、各业齐进的4项原则,主攻民营企业招商、园区招商、“温州人”招商、大项目招商等4个重点,探索“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新路子;
——工业发展“12345”工程。温州实施“12345工程”,就是要“向开放要发展、向科技要发展、向规模要发展、向品牌要发展”,既要企业“铺天盖地”,又要企业“顶天立地”。奋斗3年,力争全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拥有销售产值超1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30家以上;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40个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139富民攻坚计划”。温州把全市139个欠发达乡镇列入今后重点扶持的对象,出台了8个配套政策,这是温州历史上最具体、最全面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生态化、旅游主业化、城乡一体化、就业多样化、帮扶社会化”,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千方百计让另外一部分人也富起来;
——继续深入实施“百项千亿工程”。该工程共有10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2007年前要完成1300多亿元的投资额,涉及围垦造地、交通枢纽、临港产业、城市配套等重大项目。实施这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其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温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温州今后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温州经济
用事实回答外界“争论”
过去的温州经济,就是在外界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的经济。
如今也不例外。因为,外界形成了这样的观察温州的视角:对温州人的关注超过对温州本土的关注,对温州发展中一些矛盾问题的关注超过对温州发展经验的关注,对温州未来的关注超过对温州今天的关注。
比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外界一些人曾有疑惑。温州要不要招商——温州民资那么充沛,何需外资?温州能不能招商——温州的区位、基础设施没有优势,土地等资源紧张,干嘛招商?温州该不该招商——在一些地方的招商发展战略渐渐显露出弊端之后,温州还要不要走这条路?
其实,所有这些议论,都是因为没有理解温州招商引资的真实含义。温州招商不是为了“美元”,而是美元背后的品牌资源、技术平台和管理理念。温州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才能引进国内外资本、先进技术、先进经营理念和更大的国际市场,拉升产业层次,促进结构调整。外资的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发展。通过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好鸟”,实现温州传统产业的“腾笼换鸟”,探索一条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这才是真正的用意。
争论面前,不擅争论的温州人习惯于用发展的事实说话:
“一号工程”的强力推进,使温州的土地上频频出现了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的身影,全年合同外资与实际外资增幅双双超过70%,增幅名列全省前茅。“通用电气”与正泰成立合资公司,雁荡山金狮啤酒公司携手全球啤酒“老大”英博啤酒集团,“可口可乐”项目引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百安居”、“易初莲花”来了,一年内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温州。去年,温州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4家,比上年增加42.7%,总投资达21.15亿美元。新批单个项目平均合同外资35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2.3%;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4个,比上年增加140%,二产的制造业项目189个,占全市项目总数的84.4%。其中以民引外项目145个,占制造业项目的76.7%。更为关键的是,“以民引外”结硕果了,“民外合璧”发新枝了:2005年注册的189家外资企业中,145个是以民引外项目,占总量的2/3。用正泰南存辉的话说:“合资了才知道招商引资的意义与价值。”
在“12345”工程的推动下,温州一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33家,新增超10亿元企业9家,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40个,提前两年完成品牌目标。全市134家“五个一批”企业里,筛选出了56家潜力型选手,成为冲刺大企业大集团的重点培育对象,重点培育10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的详细计划也酝酿出来了。更为可喜的是,广大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动作越来越多:华峰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聚氨酯生产企业,成为全市第一家获得在国内上市“通行证”的民营企业;瑞立集团作为全市汽摩配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买壳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康奈集团作为第一家走出去企业的典范,吹向了“创国际知名品牌”的号角……
“139富民攻坚计划”,真正让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得了实惠。去年,78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级财政扶持资金,去年增量部分就达3800万元,加上存量部分,合计支持资金超过1亿元。262名科技特派员分赴欠发达乡镇,把科技送到了田头。“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紧实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6万人。市里选派100名机关干部和50名科技干部到欠发达乡镇、村挂职服务。100所省市级示范学校与100所欠发达乡镇学校结对,100名教师下乡支教,帮助培训200名骨干教师。20家省市级医院派出200名骨干医生,到欠发达乡镇医院指导服务……
“百项千亿”工程进展顺利,拉开了温州城市框架、改变着温州的区位劣势、创新着温州未来的发展空间,温州正从“瓯江时代”跨向“东海时代”。海涂围垦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再造一个“海上温州”;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全速推进,今年上半年连岛公路将全线贯通,洞头变海岛为半岛这个千年梦想就要实现;深水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温州港的地位和功能;小门岛已经建成石化储运加工基地,被誉为“亚洲第一罐”,温州已成为东海油气上岸的首选地;金丽温高速建成通车,诸永高速、绕城高速、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浙能乐清电厂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机场扩建进展顺利……
推进“四大工程”
积蓄温州发展新势能
细细看来,温州“四大工程”提供了温州发展的四股新动力:
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为民营经济发祥地提供了发展新路径,激发了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互动登高的一股新活力;
工业发展“12345”工程,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股做大做强的政府推动力;
“139富民攻坚计划”,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整个区域均衡发展注入了外部拉动力;
“百项千亿”工程,为温州城市构筑区位优势、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崛起增添了足够引力。
细细回味,正在实施的“四大工程”,其实就是温州催生、积蓄发展新势能和新动力的创新举措,就是温州推进经济结构调速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温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抓手。
“十一五”开局之年已至,温州经济如何发展?
去年底召开的温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三个温州”建设的落实之年,突出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新农村建设,突出和谐社会构建,突出民生问题解决,全力“破三难、打三仗”。
今年,温州经济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四大工程”。招商引资坚持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突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突破大项目招商。工业发展强化培育扶持,强化服务推动,强化要素支撑,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港”(深水港)、“两高”(诸永高速、绕城高速)、“三铁”(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和金温铁路改造)、“两场”(飞机场改建、新火车站场)和浙能乐清电厂、温州生态园等重大工程。富民攻坚采取结对帮扶、政策扶持、下山移民、劳动力培训等措施,力争再有40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温州将加快培育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经济增长点”。加快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石化、船舶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电力能源、海岛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临港产业发展新突破。以旅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等行业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围绕到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这个目标,主攻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个领域,力争使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此外,温州今年将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在“四大工程”不断深入的背后,是温州在经济转型期作出的果断决策,是温州民营经济再造新优势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温州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科学实践。
以“敢为人先、民本和谐”为城市精神的温州,秉承着求真务实的传统,擦亮了世界眼光,用科学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书写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新画卷。
对于温州来说,刚刚过去的200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宏观调控政策未见松动,资源要素制约更加突出,5次台风接连侵袭重创,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危及优势产业,外界质疑温州经济前景的声音不时出现……
然而,就在岁末年初,盘点2005年温州经济,得到的却是一串喜人的数字:
据预计,温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12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增长15.4%;外贸出口61亿美元,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亿元,增长1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0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6739元,增长8.7%……几乎所有的数字都表明,温州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三组现实数字:温州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去年全年合同外资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实际外资3.57亿美元,增加70.7%,均创历史新高;“温州制造”动力正强,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同比增长16.6%;基础设施建设起高潮,去年重点工程投资185亿元,同比增长22.3%,是历年来投资量最大的一年。
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2005温州经济走势,那就是——克难攻坚正突破,又快又好在发展。
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2005温州经济动作,那就是——“四大工程”齐发力,催生温州新动力。
“四大工程”,即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业发展“12345”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百项千亿工程”和“139富民攻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