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社会科学院设计的国内第一个城市和谐指标评价体系——“和谐深圳评价体系”,目前正在向深圳市民征求意见。1月3日,主持设计“和谐深圳评价体系”的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评价体系”旨在用科学“尺”测出社会的和谐度,让“和谐”看得见、摸得着。
推出缘由
旨在使“和谐社会”建设拥有
可操作、可评测的指标
2005年初,深圳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和谐深圳”何以度量?为此,深圳社会科学院起草设计了“和谐深圳评价体系”,旨在使“和谐社会”由一种理念变成一系列可操作、可评测的指标。有了这把“和谐尺”,深圳市民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个人幸福状况,评价政府部门的政绩;政府部门也可用这把尺来规划工作。
“和谐深圳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均标明具体的“责任部门”,分解到公安、劳动社保、民政等19个部门和机构。这些指标和通过随机抽样取得的市民评价,既形成对“和谐深圳”社情民意的主客观分析,也将成为评价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和政府各部门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
如何丈量
指标体系有6个一级指标
和39个分项指标
针对我国国情和深圳市民要求,同时吸取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研究成果,“和谐深圳评价体系”的设计者们将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6个一级指标作为“和谐尺”的“寸”,其中又细分出39项指标作为“分”,以期构成一个社会和谐度的综合监测体系。
在“和谐尺”上,体现社会公平的“分寸”除基尼系数、收入差距等常见指标外,还包括性别平等指数、政府民主决策率、重复信访率等指标,其中,“政府民主决策率”将由政府公共决策的听证率、公示率等综合计算得出;体现保障和安全的“分寸”有登记失业率、社保参保率、劳动合同签订率、最低工资标准等4方面内容的“社会保障指标”,还有传染病发生率、每万人治安案件数、每十万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等8项“社会安全指标”。
见证和谐
研究和谐社会内涵、探索具体
路径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
接到随机抽样的《社会和谐量表》和《个人幸福量表》,公司文员朱小姐很是高兴,“没有深圳户口也能投上一票,这就体现了和谐”;市民柯伟刚在列举深圳带给自己的“幸福”之后,表示要用这把“尺”去丈量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关爱。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人士对“评价体系”纷纷建言献策。政府公务员熊健揆说,“和谐”要看“这个城市能否为市民提供一个民主、公平的环境”;外资企业的王女士则希望“和谐”体现在“文化的认同感和精神的归宿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认为,研究和谐社会的内涵、探索通向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和谐深圳评价体系”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价值。
(据人民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