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去做现代性解构,在我的小说中,孟姜女哭长城仍是个温暖的故事。”自国际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国作家人选落在苏童身上后,他全力进行这部长篇的创作。
苏童表示,让中国作家写神话,困难显然比西方作家更大。西方文学界长期以来有着向本国神统寻找创作资源的传统,他们对这种方式很熟悉。“而我几乎没有类似的中文文本可借鉴,鲁迅虽然写过《故事新编》,但那是短篇集,没有长篇的文本。”
他表示,中国人一般认为神话传说不是小说,如何将神话转化为小说令他颇费了一番脑筋。“孟姜女哭长城的精髓在于‘哭’,我想我的作品可能填补了文学史的一个空白,我将重心放在研究眼泪,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眼泪的历史,叙述了哭的种种姿态、类别、渊源等等。”
苏童提到了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他说:“尤瑟纳尔终其一生,她的写作永远脱胎于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她一生的创作都是对那两者不断更新的演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苏童一直琢磨着迟早有一天,自己也要利用中国古代神话写一个故事。因此他说,加盟“重述神话”项目对于他最大的意义在于,“不得不加速把原先的想法变成事实”。
在得知自己被定为加盟作家后,苏童觉得自己脑子里时刻冒出些不同的神话在“打架”,时而是大禹治水,时而是愚公移山,但在层出不穷的故事后,总有一个形象是他难以放下的,那就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此项出版工程中,众多西方作家的重述都选择了以后现代手法解构传统神话,阐释出另一番意义,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庇亚》等。然而苏童却选择了一种传统得令人有些意外的方式。他表示,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孟姜女可能有些“一根筋”——为何一定要去找丈夫,为何一定要去给他送衣服?但是这个故事给人最大的触动仍是其中流露出温暖的感觉。他不会改变这些温暖的因素,不会采用解构的方式去改变人们对孟姜女这个美丽传说的印象,只是去丰满它的细节。
“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现在我更多的考虑是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不愿再强调所谓的写作技巧。”苏童解释如此重述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因时说,当年的一些想法已经发生改变,如“别人看不懂是别人没本事”、“写看得懂的小说很容易”等,近年来他的创作有一个从艳丽到平实的转变,越来越贴近朴素的生活现实。“发生转变的原因很多,不仅是文学观发生改变,人到中年也是个重要原因,20岁的时候看到下岗女工我不会将她写入小说,而现在我会深有感触,便会进入我的创作视野。”
(陈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