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最后两天,我们又来到嵊州市长乐镇白水岩村。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汽车一直开到了村口。这是我们第4次来到这里。每次来,小山村都会给我们一些惊喜。这次首先给我们惊喜的,正是这条3.5公里长的山路。一年前来的时候,因为大雪,原来的土坯路无法通行,我们花了近一个小时爬山进村。而这一次,在“康庄工程”的资助下,土坯路改成了水泥路,无论天气好坏,汽车都能直接开到村里。村民告诉我们,路是2005年11月开通的。
村里第一次通了水泥路,把希望带给了山村。村委委员、会计刘明火2005年办了个养猪场,养了40头猪,卖掉37头,却亏了将近1万元钱。“主要是交通不便。”他说,山下也有很多人养猪,买主不愿意多跑路来收购,只能便宜点卖给人家,每头猪亏了近300元钱。“现在好了,路通了,今年养猪就能赚钱了。”
在村里,我们又惊喜地发现,路边的一幢平房外,很醒目地挂着村“两委”的牌子,房间里摆着两张办公桌,还没有装电灯。村党支部书记邢生富说,这是前两天刚刚收拾好的。2005年省里开展“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村里筹集到2万元资金,把两间旧房子清理粉刷了一遍。尽管条件简陋,却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处办公场所,本报采访组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客人。
上次我们来的时候,村里正在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保工作。这次,我们看到村民们已经开始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56岁的邢洪尧患颈椎骨质增生,住院动手术用掉了2万多元。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他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已经报销了7800元,“想不到自己只出了10元钱,就能报销这么多。”村干部告诉记者,按照个人出10元,村集体出10元,镇补助24元的办法,全村已有124人参加了医保,已经有3人报销了医药费。
2005年,村里出了两位大学生。我们来到邱腊花家,她儿子考上了中国药科大学。村干部告诉我们,这是村里第一个本科生。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个贫困山村的家庭担忧负担不起高额学费,好在嵊州市关工委给他们家联系到一个企业家,承诺4年提供1万元学费,第一笔4000元已经到位,帮助孩子缴了学费。
建设新农村,对于目前还比较贫困的白水岩村来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目标。说起对新农村的企盼,村民最迫切的还是设法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白水岩村的土质和气候适合种香榧、白茶等。2005年,村里在各方的支持下采购了3200株香榧苗,开辟了80亩香榧地,全部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村干部说,一旦成林产果,香榧每三株的年收益有1000元,这将使白水岩村彻底摆脱贫困的面貌。我们在田头看到,村民很小心地用纱布将香榧苗围上,生怕它遭受病虫害袭击。村里的老党员刘德洪说,他们家分到80株,是全家致富的希望,一有空他就会去照料这些“宝贝”,现在这些苗木已经长高到40厘米左右。
村干部们合计,2006年再开辟100亩香榧地。香榧虽然收益大,但周期长,能不能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村里寄希望于白茶。2005年,村里搞了白茶承包,把原来分散于各家各户的白茶集中起来,承包给了村里的技术能手邢允元。村干部希望今年能扩大白茶种植面积,品种能够得到更新,技术能够得到指导。
水泥路通了,大家又想到了饮用水。村里现在喝的是用管子从山上引下的泉水,天旱久了就得到远处挑水,又难保卫生。同去的镇干部告诉我们,镇里已做过规划,白水岩村搞个自来水投资不会太大,2006年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2005年,对于这个只有150人的小山村来说,第一次通了水泥公路,第一次有了村级办公场所,第一次看病能报销,第一次有了大学本科生,第一次形成香榧、白茶基地。2006年,我们相信将有更多的第一次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