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舟山:打造海味共富工坊 奏响兴村富民和美乐章

  作为浙江深化强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探索,如今,“共富工坊”已经在全省各地落地见效。

  海岛城市舟山,着力抓好党建引领、组织协同、资源集成、精准赋能,充分挖掘海岛资源、人文禀赋和产业特色,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有海岛味、有辨识度的“共富工坊”。

  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406家,吸纳就业超过1.9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380余人,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奏响海岛乡村兴村富民强企的和美乐章。

  深挖资源禀赋

  多维联动打通海岛致富路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舟山独有的海洋资源,兴起了海水养殖、水产加工、海岛旅游等特色产业。“一岛一品”,舟山谋划打造一批特色化、集成化、品牌化工坊,多维联动打通海岛致富路。

  嵊泗素有“中国贻贝之乡”美誉,拥有上万亩贻贝养殖场,年产厚壳贻贝1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70%以上。为解决贻贝销路问题,嵊泗县将“共富工坊”嵌入贻贝养殖、挑拣、加工、包装等全产业链中。整合周边5个渔农村、6家水产加工企业和23个养殖鲜销专业合作社力量,按地域区块打造5个“共富工坊”,设立“共富生产线”“共富车间”12处,设置推出贻贝分拣、剥壳等初级加工类“共富岗位”6大类,辐射带动就业1600余人,全年人均收入达5.2万元,周边村集体经济海域承包租金收入同比增长38%。

  走进舟山国际水产城“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各店铺的工作人员正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展示新鲜鱼货。曾经,舟山水产电商80%依赖天猫、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传统销售渠道进行运营,2022年起,普陀区委组织部指导舟山国际水产城园区党委,打造“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搭建海鲜电商与捕捞渔民、物流企业之间直供直销协作平台。如今,“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已成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27家本地水产电商企业入驻在此,联动“航行的支部”渔船100余艘,年直播9000余场,带动就业2000余人。

  海岛渔农民对互联网并不擅长,但对鱼货销售有强烈需求。舟山各级组织部门开展了“共富直播间下海岛”行动,通过产品推介、直播带货等形式提升渔农产品销量。冬汛渔忙时节,前不久在浙嵊渔05810船甲板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惠渔直播和作业渔民同框出镜,将最真实的捕捞场景和渔获推介以直播形式放送给各地消费者。两天的惠渔直播活动累计吸引2万余自然客点击,成交650单,销售额3万余元,场均点赞破万。

  线上直播为小岛积攒了人气,线下“吆喝”更是多元化拓展了销售渠道。组织部门牵头举办的“共富工坊”大市集活动,将舟山渔农产品名气打得更响。当天,大市集在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同步开设,汇集全市100余家“共富工坊”、500余种特色渔农产品。一天的市集联动吸引游客超2万人,摊位收入平均达到2600元,并成功延伸至杭州、上海等地,建立市外“共富工坊”直供点5个。舟山还通过举办“小岛你好·共富食味坊”主题展销周等活动,推动具有海岛辨识度的“共富工坊”产品“出圈”“出彩”。

  瞄准就业增收

  打造15分钟海岛就业圈

  建好“共富工坊”,最终的着眼点就是要让海岛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定海区长白岛是对虾养殖重要基地。每年对虾收获季,在“离岛耕海”共富工坊的“共富车间”内,村民们对捕捞上来的对虾做好加工。该工坊吸纳的都是本村富余劳动力,平均年收入在6.6万元。在产量高峰期,工坊还定向吸纳一批短期用工。“走出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真是好极了!”60多岁的李大伯说,像他这样的熟练工,一天下来能挣400多元。

  共富车间,是舟山努力打造海岛村民“15分钟”就业圈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劳动力供需对接端发力。”舟山市委两新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乡镇由党委牵头,定期组织村企党组织开展用工对接,以共富车间、共富岗位等形式,打造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打通就业需求与用工需求间的信息屏障,定向吸纳村民到家门口的工厂、民宿、物业企业等就业。

  “共富工坊”一头连着民众、一头连着企业。高新区是海洋产业集聚区,用工需求大。依托党建联建聚合效应,高新区协同周边镇村建立“用工直通车”机制,发动22家企业通过“共富工坊”为村民提供近900个岗位。“通过线下安排村干部、网格员和党员骨干常态化摸排就业意愿,线上安排企业将用工需求、技能培训等资讯信息推送到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让企业和劳动者双向奔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着眼不同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切实诉求,由村社党组织统筹优先安排对口工坊,并探索在帮扶资源和需求匹配度较高区域领域,建设专门面向特殊群体的扶助主题工坊。位于岱山县东沙镇工业园区的岱津共富工坊,在精准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汤忠定是一位残疾人员,曾以残疾人生活补贴维持生活。得知岱津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办“共富工坊”,他向社区提出申请,就近在这里上班。“都是社区、乡镇推荐来的,我们入户走访确认他们是否适应来这里上班。”岱津共富工坊相关负责人说。

  集合资源要素

  小工坊孕育出大能量

  如何让“小工坊”孕育共富“大能量”?舟山通过建立“共富工坊”建设服务机制,汇聚人才、科技、金融、宣发等多方支撑合力,打造共富支撑网。

  “‘两廊贷’政策真是我们农创客的福音。”定海区盐仓街道黄沙秘境三美工坊主理人胡悦对这个政策赞不绝口。三美工坊主要从事工艺品制作及技艺培训、展览等,去年9月,工坊迎来大体量工艺品订单的“高峰期”,30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她犯了难。通过定海区委组织部对接,她前一天向定海海洋农商银行提出申请贷款,第二天资金就到账。

  去年4月,定海区委组织部联合定海海洋农商银行推出“两廊贷”,结合“两廊”产业特点,加强文旅、创业、涉农等经营场景贷产品研发,针对东海云廊配套产业、商户、业态和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村集体、各类经济组织及自然人等,整合推出“两廊—人才贷”、“两廊—强村贷”(村集体经济组织)、“两廊—共富工坊贷”(共富工坊)等八类“两廊贷”系列信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达3000万元。

  针对海岛渔农村群众职业技能短板,舟山将“共富工坊”作为推动渔农村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的重要阵地。舟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组织农业、渔业、经信、文旅等部门技术骨干,会同基层创富能手组成共富服务队,定期下沉到工坊,通过集中授课、结对委培、指导答疑等方式,为工坊经营打通难点堵点。比如定海区以片区为单位布局打造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为工坊提供用工对接、产品展销、品牌打造、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如今,小沙街道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已联合人社、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打造乡村共富学堂,汇聚品牌升级、电商培训、农技提升、工匠技能等师资团队,一月一主题,设立短视频制作、产品包装、现代果蔬种植、非遗手作等技能课程。三年来,全市累计开办培训1600余班次,覆盖2.3万余人次。

  (图片由舟山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舟山:打造海味共富工坊 奏响兴村富民和美乐章 2025-01-10 浙江日报2025-01-1000006;浙江日报2025-01-1000005;浙江日报2025-01-1000012 2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