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持续擦亮“宪法与浙江”法治金名片

周 静 黄昌聪 陈 娜 李 光 王学彬

  二十年来,浙江各地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让宪法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出新出彩,持续擦亮“宪法与浙江”法治金名片。这不仅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让法治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沁润人心,更为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杭州:“五四宪法”

  历史资料陈列馆

  守好“红色根脉” 传播宪法精神

  242万人次!这是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馆以来接待社会公众的最新统计数据。

  一座红色场所,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今年是“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在我省第四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期间,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展现了对于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填补了我国宪法类纪念馆的空白,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详实的展览内容,向公众展示了“五四宪法”的起草过程和深远影响。

  从西子湖畔到人民大会堂,法治中国不断发展、日益巩固、逐步完善,越发成熟自信,展现出蓬勃生机,开辟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路径。

  陈列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宪法精神的传播者。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观众8000多人次,成为中外人士了解中国宪法历史的重要窗口。陈列馆通过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将宪法知识普及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让宪法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八五”普法以来,杭州积极探索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市域实践路径,形成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五维工作体系。目前,杭州共设置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58个,创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75个,覆盖人群近400万人次/年。

  对杭州来说,“五四宪法”的“开门立法”精神延续至今,并衍生出更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掩映在西湖青山绿水间的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让宪法精神走进群众生活,让法治信仰根植人心。

  宁波:建设全国首批

  政府立法联系点

  让群众“金点子” 搭上立法“直通车”

  “对于老百姓提出的意见,立法部门要有所回应。”“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老百姓参与立法工作。”……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是宁波市政府立法联系点之一。联系点内,协会单位代表正对《宁波市公众参与政府立法办法(草案)》进行热烈讨论。

  据介绍,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着“民意直通车”的作用。在宁波,这种十分“接地气”的立法意见征集方式,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立法相关活动中来。

  宁波市司法局作为全国首批司法部政府立法联系点,出台实施“一起来立法”一系列改革措施,用好立法“直通车”、搭建民意“连心桥”,为国家立法贡献基层声音,展现了立法工作的现代化实践样本。

  筑牢阵地,让民意表达“有处可去”。宁波市司法局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乡镇(街道)、律师事务所、高等院校、村(居)委会等51家单位作为第三届政府立法联系点。

  如何创新机制,让民意表达“畅所欲言”?宁波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保障公众有序、高效参与政府立法活动,引导全社会“一起来立法”。如创新推出赋予律师公益服务时长规则、鼓励青年律师认领立法项目、以立法助理员形式全过程参与立法制度,引导律师积极全过程参与立法活动。

  为了立普融合,让民意表达“喜闻乐见”,宁波市坚持将日常法治宣传教育与立法活动有机融合,提高群众的立法活动参与感。如在《宁波市出租房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等意见征求中,通过制作动漫宣传片对立法项目进行宣传解读,在公众号精准推介,有2万多人次参与了意见建议的征集活动。

  此外,宁波市司法局建立政府立法数字系统,打通了政府部门间立法项目申报、草案报送、意见征求收集等环节的数字化协作。为适应立法现代化要求,今年迭代升级数字系统,开发面向公众的“一起来立法”意见征集系统,实现立法民意“一键智达”。

  温州:积极推进

  法治文化建设

  以文化涵养法治 以法治沁润人心

  11月30日,温州市鹿城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多部门开展“瓯越少年与宪法同行”亲子马拉松普法宣传活动,40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与,成为瓯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马拉松,创新普法形式,拓宽普法渠道。赛后,众人参观了鹿城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宪法主题园,并参加 “宪法知识知多少”有奖竞答、反诈宣传等活动。

  温州市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法治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为构建法治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温州市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通过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细化普法课程清单,开展法治专题讲座。每年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宪法好声音”演讲比赛,并逐级选拔选手参加国家、省级比赛,多次获得各年级组全国冠军、全国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此外,从温州发源的“普法亮眼护航青春”公益普法进校园活动被国家关工委、司法部、教育部等十二个部委纳入“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温州通过《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的实施,保护和传承世界非遗项目昆剧。永嘉昆剧《监察御史徐定超》的巡演,不仅传播了昆剧文化,也向全社会传颂了清风廉韵。

  此外,温州市鹿城区推出“普法夜市进南塘”活动,以丰富、立体、互动的优质普法新模式,为市民群众送上“法治”大餐;瓯海区多元推进法治文化“新”“心”向融,搭建“瓯宝云学堂”线上普法直播平台,打造网络普法基地,提升普法能见度,推动法治教育“到身边”。泰顺县将法治精神与泰顺非遗-木偶戏文化相融合,创作“廊桥立法·偶来唱”“木偶与法”“智解侵田案”等法治木偶戏作品8部,演出400多场,辐射人群120000余人次。

  温州的这些举措,提升了市民的法治素养,让法治文化成为浸润人民群众生活的一股清泉。

  (图片由温州市司法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持续擦亮“宪法与浙江”法治金名片 2024-12-10 浙江日报2024-12-1000004;浙江日报2024-12-1000011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