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人物

从“技术小白”到“技能大师”,衢州红五环技术创新办主任徐建雄——

在不断解题中练成“全能手”

  人物名片

  徐建雄 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办公室主任。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钱江技能大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企业一线技术改造工作,为企业解决了100多项技术难题。

从“技术小白”到“技能大师”,衢州红五环技术创新办主任徐建雄——

在不断解题中练成“全能手”

本报记者 梅玲玲

  “您每天都这么早到工厂吗?”“时间不够用,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能多做一点是一点。”上午7时许,记者来到位于衢州东港工业园区的红五环凿岩机分公司时,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数控机床还未开启,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办公室主任徐建雄已开始对前一天傍晚生产的产品进行查看,检查产品是否合格,设备是否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爱找问题,总有颗闲不住的心。今年59岁的徐建雄,18岁就开始接触机床,从车间学徒工到技能大师,他一直在机床旁不断改造、创新,一干就是40余年。

  近年来,徐建雄为企业解决了100多项技术研发难题,光成本就节约了1000余万元。因为善于找问题并总能想办法解难题,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全能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徐大师”。

  不服输,练就多项“绝活”

  临近上班时间,车间工人陆续到岗。此时,徐建雄从最后一批还未检查过的产品部件筐里,随手捡起一个查看。“产品光洁度不够。”手心传来的触感,让他瞬时感到了不对劲。他立即掏出老花眼镜,把零件拿到眼前仔细查看,对一旁的工人说:“车床中的刀具可能有磨损。”

  打开机床设备,果然正如徐建雄所言,“徐大师真是火眼金睛。”工人不禁钦佩不已。“等你这行做多做久了,多留点心,自然也会摸索出门道。”临走前,徐建雄不忘叮嘱他,用金钢石磨片对刀具进行修磨。

  别看现在对设备产品“问诊找茬”手到擒来,徐建雄说,初中毕业后应聘进入第一家公司浙江煤矿机械厂工作时,他对机床完全不懂,纯粹就是一个“技术小白”。

  徐建雄是一个不会轻易就认输的人。“读书没读好,未考进高中,干技术,可就要干出个名堂来。”于是,在当学徒的第一年,他站在机床旁看师傅怎么做,师傅教的听不懂的地方,他就记在本子里,晚上去上夜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睡前再在脑海中复习一遍一天所学的内容。

  徐建雄印象深刻,当学徒时第一次尝试做铜螺母,因为技能水平不够,结果做废了。那时,一个铜螺母的价格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徐建雄说,当时他既心疼,也感到难为情,但更多的是激起了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暗下决心:“学技术,要学就要学精学透;做产品,要做一定要做到最好。”

  白天一有空闲时间,徐建雄就跑到各生产点上“偷师”,看着熟练工人怎么操作。别人休息时,他就主动替上,做完了,还要拉着人家问:“这样对不对?”冲着他这股认真劲,大家都愿意教他点“绝活”。

  晚上下班到家,徐建雄吃好晚饭就直奔夜校,一星期6个晚上的课时安排,他一次没落下。很快掌握了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他工作起来如虎添翼。

  当学徒原本要学满三年,结果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徐建雄被奖励提前半年出师。为提高技艺,车间里凡有难做或者费时的活,他都主动揽下来做。在不断钻研摸索中,徐建雄练就多项绝活,让同行望尘莫及。其中,他能用普通车床手工钻出0.3毫米的气阀孔,而如此细如发丝的微孔,一般的车工是难以做到的。

  “做技术工人,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做到极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徐建雄说,这是他一路成长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常对工友说的话。

  善创新,成为解题“达人”

  跟着徐建雄从车间来到他所负责的红五环技术创新工作室,只见工作室的门口墙上,挂着“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各种牌匾。

  刚到位置上坐下,徐建雄的手机就传来微信“叮咚叮咚”的提示音。“这是购买我们公司最先研发生产的高风压冲击器的客户,向我们反映使用情况。”他解释,冲击器主要用在钻机上,作为凿岩矿山专用钻具,徐建雄和同事今年研发生产的第一批高风压冲击器,使用寿命从初期实验的3000米已提升至1万米。

  但1万米并不是徐建雄的研发目标,他想把冲击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到1.5万米甚至更长。“冲击器属于耗材,让它的寿命变长,不仅能给公司带来效益,也能为客户减少成本。”为此,他每天跟踪该产品的使用情况,根据情况在生产中对其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良,以求实现突破。

  “徐大师这人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安全保障及经济效益这些方面自我要求极高,所以他就会带领我们大家不断去创新。”看到徐建雄忙着和客户了解冲击器的使用情况,一旁的同事韩春霖搭话说,徐建雄是一个研发解难“达人”,光技术研发难题就为企业解决了100多项。韩春霖指着放置在办公室一角的钻机钻杆接头铣削工装介绍,之前工人一次只能铣削一个产品,徐建雄对工装进行创新改进后,如今一次能加工10件,不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徐建雄善于创新、善于解难成为业内都知道的事。之前,衢州市总工会牵头成立一支衢州市金蓝领技术协作创新团队,义务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团队成员都是各路技术能手,徐建雄被推选为队长。有一次,徐建雄接到一家企业求助,希望帮忙解决“绕片机”从手工向自动化转变的难题,这是他以前从没接触过的项目。不过他并没有畏难,而是与团队成员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向专家请教,从重新设计到产出成品,前后忙碌了整整两年,终于攻关成功。诸如这样的难题,近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已为中小企业解决了200余件。

  “做机械设备不仅要做精做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解决能力,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降低制造成本。”徐建雄在工作中一直秉承这样的信念。

  乐传道,带出众多“小匠”

  进入退休“倒计时”,徐建雄反倒比之前还要忙。除了进行技能攻关、技术创新,他更乐于传道。

  “师傅没有藏私,完全是手把手教导,倾囊相授。”2019年进入红五环集团工作的黄晓元是徐建雄的徒弟。在徐建雄的督导教学下,34岁的黄晓元已成为车间数控铣车段的工段长。今年参加首届四省边际高技能人才竞赛交流活动,黄晓元荣获数控铣工项目一等奖,成为青年职工中的佼佼者。

  徐建雄没统计自己带过多少徒弟,但在日常交往中,他了解到如今很多徒弟都已经成长为该领域企业里的技术骨干。“这个成为省首席技师,那个是衢州市首席技师……”他大致估摸了下,自己为企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就有近百人。

  “技术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在传帮带中,不光有技艺传授,徐建雄每年还会针对不同工种,举行车工、铣工等各类赛事,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全国、省、市、县(市区)的比赛,以赛促训,以此掌握行业内最新的动态。

  “提升中国制造离不开技能型蓝领工人。”为此,徐建雄与衢州中专、衢州技师学院、衢州学院等合作,分别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技能人才。据统计,校企合作已共同培养了500多名“红五环班”学员,毕业后进入该公司工作。

  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能大师”,徐建雄十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所剩的几个月工作时间里,这位一头白发的老工匠丝毫不敢懈怠,甚至有些“贪心”,他不仅想多攻关些技术难题,还想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6 在不断解题中练成“全能手” 2024-11-05 浙江日报2024-11-0500006;浙江日报2024-11-0500007;浙江日报2024-11-0500003 2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