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将资源优势引入阵地服务

常山“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模式托起老年人幸福生活

赵璐洁 徐飞熠 范汪洋

  天气渐凉,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后弄村的幸福食堂里却升腾起暖意。“叮——刷卡成功!”83岁的村民刘奶奶对着数字终端一刷脸,窗口的服务人员就把热腾腾的饭菜盛在餐盘里递到她面前。

  这间幸福食堂设在球川镇后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在这里吃饭,方便又实惠。”刘奶奶感慨道,自打家门口有了幸福食堂,她隔三岔五就会来吃上一顿,一荤两素营养均衡,60岁以上的老人4元一餐,像她这样80岁以上的老人则免费。

  饭后,刘奶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和几位老邻居坐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家常。“我们村的老年人没事就爱来这里坐坐,这里更像是我们第二个家。”刘奶奶说。

  球川镇后弄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出现的场景是常山县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常山县民政局聚焦县域老年人口多、服务需求强烈等问题,以党建引领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以“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模式,将资源优势引入阵地服务,拓展设施建设、生活服务、社交娱乐、社会公益、培训教育等功能,从“居家”到“村社”、从“被动”到“主动”、从“物质”到“精神”,一键开启养老新模式。

  依托服务阵地,收集民意清单。聚焦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常山县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村社为依托、以服务为根本”的养老服务体系,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养老中的作用,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收集民情民意,共收集到改善老年群体生活服务的意见400余条。

  建立帮扶机制,完善服务事项。常山县把服务老年群体作为重点工作,建立老年群体长效帮扶机制,依托“乡镇(街道)、村社、网格”三级民情服务网络,对县域内失能、独居、空巢、家庭困难的老年人进行摸排,组织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工作者、党员结对帮扶,常态化上门走访,开展网格员代办、帮办服务,建立完善老年人服务需求清单,据统计,今年以来,已帮扶老年群体1.2万余人次。

  立足志愿服务,托举幸福生活。以衢州市党群服务中心集成服务改革为契机,常山县完善社会组织进驻机制,全力打造“社会化、融合型、可持续”的服务供给体系,县民政局联合7家单位开展“百家社会组织进村社,万人志愿助共富”活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进驻党群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义剪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指导、按摩理疗等服务,以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的需求,为老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在前不久,县阳光志愿者协会、县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志愿者来到辉埠镇路里坑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剪指甲、健康检查等服务。

  “‘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模式运行以来,形成志愿服务与阵地建设、共联共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养老新布局,不仅为村社老年人就近提供便利的专业化服务,还能满足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社的现实需求,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常山县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常山“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模式托起老年人幸福生活 2024-10-31 浙江日报2024-10-3100007 2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