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网络打假不能逾越法律红线

  曾以发布打假视频走红的网红“铁头”最近栽了跟头。据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通报,近日,该局对董某某(网名“铁头”)等人以涉嫌敲诈勒索罪依法立案侦查。通报称,2024年5月,董某某、薛某、许某某等人经合谋,以曝黑料相威胁,向某带货主播索要数百克黄金,并许诺交付后将提供保护,经多次交涉后获得该主播向其指定账户转账的大额钱款。目前,董某某等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铁头”涉案情节细节如何,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和公布。但此次警方公布的立案依据是“敲诈勒索罪”,采取的是刑事强制措施而非行政拘留。仅从这几个点来看,“铁头”涉及的案情恐不简单。相比以往的平台封号、网络非议,这次“铁头”可能真的撞上了法律的“铁墙”。这不仅给“铁头”,也给更多仍在平台上活跃的同类型主播以明确的警示。

  有假该打。消费者遇到侵权行为,积极举报,乃至在网上实事求是、合理合法曝光,都是自身权利。甚至,即便平台上有不少打假博主专门盯着制假售假、短斤缺两行为进行网络曝光,只要不逾越法律红线,有理有节,其行为仍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你是依据事实还是凭空想象,是以恐吓方式维权还是诉诸监督机构和法律渠道,是真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共利益还是以维权为名敲诈勒索,就像此次警方通报的——以曝黑料相威胁索要大额钱款,这是判断是与非、法与非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赛道的崛起,像“铁头”“狂飙兄弟”这样的打假博主翻车的事情屡次发生。其所谓的“维权”方式夸张、粗暴,带有鲜明的赚流量、博眼球的取向。从其发布“打假”视频开始,那种在场拍桌子、叫嚣、指着对方谩骂等的砸摊“咆哮式打假”,不仅令人生理不适,而且已经是在违法边缘“试探”了。他们发布的充满挑衅、威胁的视频,知道的是在打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黑社会来了,甚至商家被“假打”“错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此类主播亦应由此反思维权和内容生产方式。

  更进一步,一旦把打假变成一门生意,一边靠泄愤式“打假”赚取流量,一边靠“黑吃黑”敲诈勒索,那就不仅仅是该不该打假的问题,而是涉嫌违法犯罪了,最终能不能“回头是岸”都很难说。

  为了明晰打假的法律边界,整治变“打假”为“假打”,规范“知假买假”等行为,相关法律也在进一步完善。比如8月2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对恶意高额索赔、连续购买索赔和反复索赔行为予以规制,明确仅在合理的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

  对此事,网上有一些不同声音,有的看不惯“铁头”嚣张,为其受惩处鼓掌,有的却解读为“是不是不鼓励网络维权”。我们还是应该回到法律本身,以更简单明了的视角看待此事,它无关网红该不该打假,只关乎是否涉嫌违法犯罪。我想,这也是社会的最大共识。

  当然,我们不能回避一个基本事实:打假博主之所以走红,消费者之所以还能从泄愤式打假视频中获得爽感,说到底还是因为短斤缺两、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仍不时冒头,依然让消费者身受其害。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持清朗的市场环境,打假维权会少,借打假敛财的行为也会慢慢失去市场。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网络打假不能逾越法律红线 2024-08-29 浙江日报2024-08-2900003 2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