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美丽中国,生态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创新

  早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6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展开,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止境,生态文明建设还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必须七个方面的“聚焦”,而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这就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论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实现生态现代化。那么实现生态现代化是不是就意味着在现代化领域再加上一个生态领域的现代化?并非如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体现在要让生态现代化渗透到其他领域,让其他领域同样也经历一个绿色转换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整体的现代化,这种全面性、整体性不仅仅体现在现代化涵盖着各个领域,而且表现于各个领域之间的现代化的相互渗透,其中首先是生态领域的现代化对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渗透,也就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为了说明中国致力于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统一,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共融共赢。赋予现代化生态向度,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面实现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

  与此相应,倡导生态文明也并不意味着仅仅在各个领域的文明形态上再添加上一个生态文明,而是强调生态文明将与现实的社会中的其他领域的文明贯通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他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他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与其他四个领域的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领域的建设贯通在一起,实际上塑造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类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下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表述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这也是意味深长的。“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原创性概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明确地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将“美丽中国”纳入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就使“生态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创新,由价值论转向了实践论。也就是说,生态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愿景与目标在中国人的眼里,更清晰、更具象化了。“美丽中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又是现代化与生态化相结合所形成的最终成果。“美丽中国”战略目标以“绿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从而中国式现代化又成了一种“美丽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已进入一个新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美丽”作为现代化的向度和标志,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知的进一步深化,也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而且“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就使现代化、生态化建设不是悬浮于理念世界的空洞口号和美好理想,而是成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明确做出规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建设已经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与生态化复合叠加的关键发展阶段,一场波澜壮阔的为“现代化”赋能“美丽”,为将自己的国家真正建设成“美丽中国”的社会实践正在中国进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也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做出了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中不断推进的,必将在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相应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在改革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中不断往前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相关的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上,同样相应地,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也主要是围绕着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展开。全会所提出的“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聚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字基本上是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定》用“必须”和“加快”来表述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就是“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决定》还具体规划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即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而每个方面的改革下面又细化为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改革内容。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到今天,确实已到了聚焦解决生态文明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的时候了。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人们的思想认识业已提高,积极性已充分调动,目标与方向也已明确,现在迫切需要的是“依靠制度”,一方面巩固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推动取得更大的成就。具体地说,“依靠制度”解决以何种方式和手段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依靠制度”解决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问题;“依靠制度”解决以什么途径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的建设相互协调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要靠法治保障,而生态立法是生态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知道制度建设从来都是有助于解决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的,而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所涉及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用制度约束和规范才能最终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不断推动制度创新,持续增加制度供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历史性的推动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的会议,其中包括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更趋于完善和系统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势,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当下所面临的最关键最迫切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引导中国人民聚焦于“建设美丽中国”,聚集于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的改革,这一会议的精神,这一会议通过的《决定》,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美丽中国,生态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创新 2024-08-26 27059081 2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