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金融

  夏日的宁波慈溪市栲栳山风景区,翠盖连绵,危峰参差,溪谷幽深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冬青林、毛竹林等组成的绿海林涛和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令人心醉。穿过千奇百状的幽幽古树,沿着蜿蜒的小溪前行,清澈的溪底鱼儿觅食嬉戏,偶然天空中悠然掠过的飞禽,惊起林间繁衍、栖息的鸟儿一片鸣叫。这里不仅是满眼皆是绿意的视觉盛宴,更是生态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勾勒出一幅静态和灵动交织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慈溪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市、镇(街道)、村三级林长(警长)全覆盖。

  慈溪市持续深化与“检”协作、与“法”同行、与“警”联动、与“民”共建的“林长+”联动协作机制建设,纵深推进林长制与检察监督、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民间林长、行政执法衔接配合,推动形成全民治林、管林、护林工作体系。水更绿,山更青,绿色生态擦亮了美丽慈溪的底色。生态美,也让当地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林长+森林法官

  深化工作机制

  今年4月,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慈溪市人民法院正式签约建立“林长+森林法官”协作机制,并成立“森林法官”工作室,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相衔接,提升林业资源保护力度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这一宁波市首创的协作机制,以充分发挥行政与司法协调联动为基础,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案件沟通衔接机制,共同开展普法宣传,持续推动林长制与生态司法保护有机融合,助力全市森林生态高质量发展。

  穆勤是慈溪市人民法院行政庭的一名法官,今年她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森林法官”。自从有了这份新责任后,她一方面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更加了解有关政策、林地保护情况,以及提供更加专业的涉林工作部署建议,另一方面加强磋商和普法,将预防违法犯罪挺在前面。

  依托“环境资源审判庭”,慈溪市实现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发挥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职能。

  同时,慈溪市还建立健全林长队伍与检察机关常态化巡查监管、信息资源联络共享、联合专项调查等工作机制,构建“发现教育—查处整改—诉讼修复”工作闭环,严厉查处拒不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等违法行为。

  针对生态环境资源案件中存在的难以修复或无法原地修复等问题,慈溪市落地首个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修复新模式和“公益诉讼+碳汇补偿”办案新举措。

  全民参与

  巡山护林常态化

  在慈溪市有这样一个微信群,群成员时不时在群里报备自己巡山护林的里程数,他们有的是户外团队的负责人,有的是经常参会户外活动的志愿者,有的是退休的公务员或私企老总,共同组建了一支充满正能量、热爱自然、有奉献精神的“民间林长”队伍。

  慈溪市创新出台“民间林长”管理制度,积极招募具有林业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山林管护工作经验等条件的志愿者,择优选聘担任“民间林长”,与现有林长队伍共同参与巡山护林,提高巡山覆盖率。慈溪市重点山林区域巡查频率从每月1次提升至3次。

  自2023年正式招募33名“民间林长”入库以来,慈溪市的“民间林长”现已达70人,自发组织巡山护林活动120余次,带动参与志愿者人数近1600人/次,巡护里程累计达6.5万公里。今年以来,累计收集并闭环处置各类违法线索10余条。

  数字赋能

  问题处置高效能

  慈溪市充分发挥浙江省首创的“林长智治”数字平台作用,以数字化改革优势为牵引,林长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只要通过“林长智治”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实现图像等即时上传。然后,由慈溪市林长制办公室通过线上督办方式下发属地乡镇跟进整改工作,录入后续处置结果,推动山林管理职责履行高质高效。

  目前,慈溪市170块市、镇、村三级林长制公示牌上全覆盖设置“林长智治”二维码,将问题从发现到整改缩短至2小时以内。此外,慈溪市计划在今年新建62+10处森林防火高空瞭望前端感知设备,配合宁波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建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融合集成”的林火监测预警系统和扑救指挥系统。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2 2024-08-20 浙江日报2024-08-2000011 2 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