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老师免费教课 学什么村民来定
松阳乡村艺校人气旺
本报记者 黄彦 共享联盟·松阳 叶梦雨 通讯员 俞晓
“以前总觉得艺校是城里才有的,没想到现在村里也搞起来了。”这段时间,每逢“乡村艺校”抖音热舞课开课,松阳县望松街道望松村村民金家兰总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参加。
金家兰说,每次上完课都觉得身心舒畅:“村里还有很多人哪怕是‘蹭课’也要去参加,特别有意思。”
日前,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望松街道联合开办的“松young艺起学——乡村艺校”火爆出圈。“乡村艺校”由松阳县文化馆安排专业老师授课,开设有抖音热舞班、八段锦、瑜伽等免费课程,实现县乡两级艺术课堂的资源互动。
每次课程报名通道开启后不到一刻钟,名额就被一抢而空。那些未能如愿报上名的村民在场地允许的前提下,纷纷选择以“蹭课”的方式参与。原本设定为20人的课堂人数,经常扩大至三四十人,到课率超100%,年龄跨度覆盖“90后”到“60后”。
松阳的“乡村艺校”为何如此火爆?记者通过近距离观察、体验,探寻松阳“乡村艺校”高人气背后的原因。
乡村渴求文化
金家兰平日里就喜爱跳舞,在“乡村艺校”创办前,每周都要去城里上舞蹈课。而今,这份对艺术的追求在“乡村艺校”找到了新的土壤。
创办“乡村艺校”的契机,同样与城市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去年底,“夜校”热潮席卷多个城市,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去学艺,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流行的夜生活方式。这一文化风潮不仅照亮了城市的夜晚,也悄然激起山区县松阳对于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深切共鸣。
在这片土地上,农村人对文化娱乐及精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样炽热而迫切。受到城市夜校学习模式的启发,松阳县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文化服务模式。
“以往,我们实施了一项名为‘三送’的文化惠民活动,即送讲座、送展览与送戏曲至乡村,以单次响应形式促进文化资源流动与普及。”松阳县文化馆副馆长程银卿说,随着对乡村文化需求认识的加深,他们发现传统模式虽灵活,却难以满足村民持续学习成长的深层次需求。
因此,松阳决心在“送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更加系统、长效的文化供给机制,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景,“乡村艺校”应运而生,一场关于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革新,在松阳的大地上悄然拉开序幕。
学什么由群众来定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每周二12时30分,望松街道山仁下村的村民杨肖慧便准时抵达“乡村艺校”,随着老师清晰有力、充满韵律感的口令响起,杨肖慧迅速调整身姿,与乡亲们一同沉浸在八段锦的锻炼中。
自“乡村艺校”开课以来,杨肖慧从未缺席。“一开始动作都很生硬,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回家再跟着视频练。现在,家人、邻居都说我练得像模像样,我很喜欢,很开心!”她说。
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基层并不鲜见,但要办得既红火又受欢迎,并非易事。
“设置大家感兴趣的课程是关键,学什么,村民来定;上什么,村民来选。村民真正成了‘乡村艺校’的‘主角’。”望松街道相关负责人张婷说。
在“乡村艺校”的筹备过程中,望松街道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桥梁作用,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收集诉求。通过组织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每一门课程都贴近村民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乡村艺校”课堂在望松街道中心村望松村、王村村文化礼堂内开展,方便周边10个村、1个社区的村民来上课。现场还提供瑜伽垫、水等,让村民“人来就能学”。
乡村艺校如何走得更远
近段时间,“乡村艺校”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即将于8月下旬举行的汇报演出,这场演出不仅是学员们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乡村艺校”这一文化模式生命力的见证。
自5月21日开课以来,“松young艺起学——乡村艺校”共开设80节课,吸引2000余人次参加。
“乡村艺校”的走红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它“走远”,让“种文化”真正深植乡村。
“望松毗邻多个工业区块,我们计划接下来积极动员外来务工人员参与,进一步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望松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伟说。
“我们还会为艺校学员搭建更广阔的表演舞台。在艺校中表现突出的学员,也会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各类文化赛事。”程银卿说。希望通过“乡村艺校”培养,未来将有更多乡村文化传播者参与组织文化活动、推广乡村旅游等,进而反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
松阳探索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时日已久。近年来,松阳县努力将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引入基层。其中,县文化馆常态化组织开展木偶戏、音乐会等文艺赋美活动;结合民间力量,三都乡松庄村艺术涂鸦项目持续推进;相继建设叶村乡南岱问山、玖层云水等多个乡村美术馆。
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艺术,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深入接触和参与艺术创作的机会,满足高层次文化需求。
“我们将持续加大乡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推广力度,使乡村文艺活动成为日常,让艺术不再遥不可及。”松阳县文广旅体局局长吴海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