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本+专”,让自己更具兼容性

  以前只听说过“专升本”,现在情况倒过来,不少人热衷“本升专”,也就是本科毕业之后回炉职校,以求更好地就业。时下,不少人突然发现了大专的好。比如能学一门技术或手艺;有的是为了进入专科院校开设的国企定向培养班。甚至有高考高分考生出于就业考虑,放弃“双一流”高校而选择警校、职校的案例。

  相比舆论在大学生“本升专”上的消极解读,年轻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接受度要高得多。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本科毕业生认为“回炉技校”是理性选择,因为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大,就读高职院校就业机会更多。

  笔者很欣赏大学生的这种理性做法,“本升专”“回炉技校”只是一种调侃和自黑说法,其实准确地说,应该叫“本+专”——甚至可以叫“一本多专”。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境下,调整自身的专业和技能结构,多一种技术和技能去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必把“本”和“专”对立起来,好像本科生去学一门技能就是“教育失败后的回炉”,就是“对本科专业的否定”,大学里“双学位”和“辅修选修”很普遍,“本+专”也可以看作多专多能,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由此时此刻的“本升专”,想到彼时彼刻。10年前,关于“某名校毕业生回炉读高职学一技之长”的讨论,引发轩然大波。名校非常不满,认为这种“回炉”是对名校学历的矮化和消解,包含着“名校学历无用”的反智倾向。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那篇报道有问题,报道者被那个受访者自称的“名校学历”误导了。事实澄清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如今再回看那篇报道引发的讨论,以及讨论后的心态,让人十分感慨。世界变了,就业环境不一样了,年轻人对“本+专”不再有什么羞耻感,对学历不再有执念,坦然面对“回炉”,用“一专多能”让自己有更多就业选择。

  真没必要有什么心理障碍。技多不压身,有了一个专业,再多一两项技能,没什么不好。读过的书,学过的专业,已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总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令人欣喜的是,过去横在名校与职校、本科与专科之间的一堵墙,可能正在被现实所击破,“本+专”“一本多专”“一专多能”,可能会成为更多人接受的常态。远大理想与找个饭碗的现实追求并不排斥。很多时候,先有饭碗再有理想、心怀理想捧个饭碗、把饭碗当成理想可以是兼容的。

  相比年轻人自黑自嘲的“本升专”,笔者觉得更让人心酸心疼的倒是职业固化的一代人在面临挑战时比较难以转身和转型。这一代人多是“一门专业干到老”“一种技能定终身”的信奉者,可有篇报道说,当下的世界,已经很难靠一种技能一个专业干到老,单一的专业如果不做到极致,不攀升到职业的头部位置,很难靠这个专业去养家和养老了。现实确实也是如此。职业和专业固化后,甩下习惯的职业工装,去学另一门技能,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相比之下,年轻人的“本+专”“一本多能”倒能让自己在不确定中拥有更柔韧的转换赛道的身段。

  不要有高学历崇拜,也不必贬低学历,把理想和饭碗分开,让自己更具兼容性,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多一点适应性和韧性。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本+专”,让自己更具兼容性 2024-08-15 27042263 2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