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西湖区:“双向互派”营造校地合作最佳生态

楼嘉雯 杨 吟

  “走访浙科大校友企业杭州创式云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宣讲政策,交流中企业提出希望可以补助一部分房租,街道决定提起一企一议,考虑补助。”

  “走访浙工大,与蔡世波博士展开座谈。小和山科学城专班为蔡世波博士详细介绍留下历史人文和环小和山创新创业圈规划蓝图,并解读招商政策。”

  每周走访完企业,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干部陈建忠都会将走访企业的情况详细记录在街道干部“双向互派”周报表上,走访了什么单位,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什么帮助,学校和企业还需要什么帮助,陈建忠都会在这张周报表上一一记录。

  陈建忠是留下街道辖区范围内浙江工业大学的派驻干部,作为“双向互派”的工作人员,他就像一条纽带,将高校与街道联系在了一起。

  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西湖区创新探索区校人才干部“双向互派”机制,通过开展干部“双向互派”,深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强双方青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校地资源共育共享桥梁,加快推动成果项目从理论到市场的成功转化。

  在留下街道,除了派驻干部,辖区内高校的教职人员在各个社区当起了“科技村长”,延伸了校地合作。如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潘雅辉,与石马社区建立了联系;浙江省海洋学会常务理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中心主任章雪挺,则联系东岳社区……目前,街道15个社区(村)都有了“科技村长”。

  作为杭州市高校院所资源最集中的城区之一,西湖区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46所。近年来,西湖区持续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仅充分发挥辖区高校院所的聚集优势,全面构建区校合作新机制新模式,还摸索出“资产盘活+资源协同”“技术领衔+市场驱动”“区校共建+产城共融”“多元服务+创新载体”的四种模式,做深做实“大工委”“艺术村长”“小哥学院”等校地党建联建品牌,形成了具有首创性、全域性、可持续性的“高校经济”西湖经验。在优化服务上,西湖区及时帮助高校院所解决人才、科研、创业需求,提升高校院所教学科研环境,高校院所全面了解西湖区发展情况和产业需求,加强横向课题交流;推进成果共育,双方共同为合作项目成长提供政策、人才、资金全要素服务,有效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区校合作质效。

  前段时间,西湖区还举行了校地党建联建推进会,此次活动聚焦“双向互派”等校地联建工作,并发布“且留下”—小和山科学城“链式”党建品牌。

  目前,西湖区留下街道小和山科学城作为西湖区打造“两高两区”的主阵地之一,深度赋能校地融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党建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西湖区:“双向互派”营造校地合作最佳生态 2024-08-07 浙江日报2024-08-0700004 2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