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育出更多中国瓜中国菜,“微萌”持续研发新品种

做一粒“能打”的种子

  编者按 土特产,承载一方乡愁,也彰显一地特色。壮大乡村“土特产”,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本报今起推出“蹲点百企看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之“做强‘土特产’”,看浙企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开发乡土资源,打造特色优势产品、推动产业集群延链。

育出更多中国瓜中国菜,“微萌”持续研发新品种

做一粒“能打”的种子

本报记者 祝 梅 王 波

  盛夏炎炎,正是吃瓜时节。无论农贸市场、水果店还是线上渠道,买西瓜,总能瞧见“美都”的身影,这是当前全国市场上最常见的西瓜品种之一。上世纪90年代,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永明就参与了该品种的选育。

  研发10年,测试市场销售再花3到5年,在同期选育的新品种中,“美都”凭借好吃、耐运输等综合性状的优异表现,受到瓜农的欢迎,成了微萌种植推广面积最大的西瓜品种,一路从海南种到黑龙江。

  这也让初出茅庐的微萌得以发展壮大。“微萌”二字,取自成语“见微知萌”,正如一颗好种子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撬动产业和市场。

  和种业打了32年交道的薄永明,深知培育一粒良种的不易。成千上万个品种组合只是打底,优中选优后育出的品种,要在试验田里反复试验3到5年,才有机会成为“种子选手”,之后还要再经过数年试种、改良……10年甚至是数十年,过程漫长且不确定,时刻要面对“一事无成”的结果。最关键的是,种子能否被市场接受,最后要农民说了算。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我们要育出一个个‘能打’的品种。”薄永明打趣说,微萌能一路走到现在,靠的是“运气好”,有几个品种卖得好,企业就有了现金流,也得以招揽人才、建起实验室,持续研发投入。

  话说得轻松,要有这样的“运气”却并不轻松。

  国内种子市场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才逐步放开。科研育种的资源、人才大多集中在院所,科研、农业生产上下游衔接不紧密,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高效种业创新体系。

  这也是薄永明等人下决心从宁波种子公司走出来创业的重要原因:商业化育种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更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补齐商业化育种体系短板,深化科企合作,源头这粒种子才能释放更大价值。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微萌种业育种研发中心办公大楼里,迎面就是一面瓜菜种质资源和企业新品种权证书的展示墙。企业2012年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两个主要的作物研发方向:西瓜和青菜。

  这些年,微萌陆续从国内外收集了5万多份瓜菜种质资源做储备和研究,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开展西瓜、青梗白菜等20种瓜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已获得200余项知识产权,包括92项植物新品种权。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就拿杂交青菜种子来说,早年种子多依赖进口,而微萌选育的“夏尊”“菱歌”“望春亭”等品种,因耐热耐高温、种植期更短,颇受农户欢迎,实现周年供应和进口替代,价格只有进口种子的三分之一。

  近五年,微萌研发投入比例平均占销售额的10%以上。2023年,企业销售额达到2.95亿元,是浙江省种子销售额最大、自主研发品种最多的瓜菜种业企业,在全国蔬菜种质行业里排第三。

  不过,这个排名在薄永明心里还不能代表什么:蔬菜品类繁多,行业小、散的特征明显,全国瓜菜种企前五名的销售额加起来,也只占市场份额的零头,还没有“跑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往前跑,更多长线布局已“落子”——

  在全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微萌成立了4个作物研究中心;

  2022年,我国首次遴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微萌“入列”破难题阵型,主攻蔬菜领域;

  2023年,微萌的西甜瓜、白菜数字种业重点实验室入选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育种种质资源不足、制繁种技术不匹配等技术难点……

  “种业创新突破需要很长时间。”薄永明说,这条路没有捷径,但时间垒起来,积跬步成千里,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做一粒“能打”的种子 2024-08-06 浙江日报2024-08-0600008 2 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