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钱塘江

就像跳出了炼丹炉

  最近打开手机,总能看到关于巴黎奥运会的消息。也会有老友寒暄,好奇我这个昔日奥运冠军现在怎么样了。这一切都在提醒我,新一届奥运会又开始了。

  我还记得,2008年8月24日那晚,我和俄罗斯选手尚杜拉耶夫在北京奥运会武术散打决赛中相遇。这是一位强劲的对手,当时我的身高和臂长都不及他,在看上去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保持着耐心,尽量缩短双方的距离。

  当比赛还剩下最后23秒时,尚杜拉耶夫一个抱摔把我摔倒在地。好在,我选择坚持防守,教练团队也及时调整技战术,最终有惊无险,让我挺住了,并拿到了男子散打56公斤级冠军,这也是中国武术对抗项目跻身奥运赛场后夺得的首枚金牌。

  直到今天,看到家里放着的那块金镶玉奖牌,我依然能想起当年抱着奖牌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看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那一刻的心情,只觉得一下子所有酸甜苦辣都涌上心头,所有压力都得到了释放。短短几分钟,无数人的身影如电影放映般从我的脑子里闪过,从武术散打成为特设项目进入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到团队、陪练、医疗、科研人员日夜的付出,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是值得铭记的瞬间。而对我来说,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武术始终影响着我。

  我出生在河北省鸡泽县焦佐村,小时候身子骨弱,任谁看都不是一个习武的好苗子。但我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连杰的电影《少林寺》让少林武功风靡全国,他在电影里飞檐走壁、以一敌百,掀起了一阵功夫热潮。也是那时候,在我心里埋下想要学功夫的种子。

  14岁,我来到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塔沟武校习武。每天6点起床,一年四季不间断,马步经常要扎一个多小时。学习武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我的起点比别人低,就要付出更多努力。

  2006年,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那年10月,国际奥委会宣布,武术将首次作为特设项目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并定名为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听到消息,我第一反应当然是高兴,但转念又想,要怎么样才能拿到这张奥运入场券?前方也许面临着无限变数。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两年,大家进入备战期。世界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为了更公平精准选拔出奥运参赛选手,国内开始不停增设积分赛,频繁到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场重要比赛,即使只有8个人也要打4场比赛。

  另一个难关是公斤级别。武术散打这类对抗项目的体重级别划分很详细,主要根据运动员的体重来划分公斤级别。当时团队内有56公斤和60公斤级别的选手,大家面临的情况是两个级别的选手需要合并到一起,共同竞争56公斤级别的参赛资格。对于我这种56公斤级别的选手来说,在力量和适应能力方面可能不如60公斤级别的选手,所以我需要在保持体重的同时,继续加强训练力度。

  那时候,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的公斤级别还未确定。还记得每打完一场比赛,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如释重负,而是降体重。每天早上都先称重,体重达标了再用餐。当时,所有人都处在一个焦灼的状态,训练、比赛、控体重,几乎每一天都在挑战身体极限,磨炼意志。但没有一个人觉得辛苦,每个人都期待着能获得这个登上奥运会舞台,为国争光,展现武术文化的机会。

  我是幸运的。在2007年全年的积分赛中,7站国内赛事和1场国际比赛,我都取得了冠军,如愿入选了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名单。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像是在炼丹炉里持续煎熬了很长时间后,终于脱颖而出。

  北京奥运会散打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五天的赛程,一天一场,每场比赛都至关重要。

  代表国家参赛,肩上背负的责任更大。那时候,我总是睡不好觉,因为降的体重多了,半夜还常常口干舌燥,但又不敢喝太多水。最后,我想了个办法,渴了就漱口,反反复复换不同法子入睡。

  好不容易睡了一觉,白天还要继续研究下一场比赛对手的风格。通过看对手以前的影像资料总结他的拳脚风格,反复和陪练人员模拟演练,尽可能预判赛场上会发生的一切情况。

  对于运动员来说,特别是参加这些国际大型赛事,想赢和怕输的心情总是并行的。而越到决赛,遇到的对手实力也越强,胜负难料。

  现在,我依然能回忆起当年参赛时的心情,在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赛场上,我告诉自己,要把背负的压力变成动力。

  后来,如大家看到的那样,冠军、金牌,以及潮涌般的欢呼声,就像是做梦一样。

  奥运会结束后,我选择退役,隐居幕后。一方面执教于专业武术散打,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武术文化的普及推广。后来,我来到宁波,创办了一家武术馆。

  现在,我更专注于让武术进校园、进社区,把传统武术散打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来传播武术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也让更多人爱上武术。特别是对于市队、省队、国家队来说,只有扩大了群众基础,才能选拔出更多武术好苗子。

  14岁开始习武至今,我与武术已经共同走过了27年。如今,再次回望过去的这些经历,我想,武术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和感恩的事情。特别是2008年,能跟武术这个“好朋友”一起站上奥运会的舞台,为国争光,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作者口述,沈听雨 牟书瑶整理)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9 就像跳出了炼丹炉 2024-08-02 浙江日报2024-08-0200010 2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