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合规体系建设
法治服务“治未病” 让企业发展势头更劲
王 梅
潮涌钱塘,“新”业正兴。2023年11月3日,中国医药港在杭州市钱塘区正式启动建设。这是浙江省唯一集“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特色小镇、全省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核心区于一体的产业功能区。目前,这里已经集聚默沙东等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700家,全球药企十强,有7家落户在这里,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如何为生物医药产业厚植发展土壤,让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钱塘区瞄准法治轨道,以合规之钥为企业“治未病”,在全省首推生物医药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着力以法治之“力”成就产业的发展之“势”。
顺势而为
出台《指引》“未病先防”
合规,是企业为避免触犯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对自身业务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护身符”,也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企之所需,治之所向。2024年5月8日,《杭州市钱塘区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这是浙江省第一部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合规“指南”,也是钱塘区顺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需而送出的“及时雨”。
“《指引》是合规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基本依据。”钱塘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何春雷表示,“借助合规指引,可以为合规评估审查统一标准,企业也可以通过指引进行自查自纠,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合规管理机制。”
作为规范生物医药产业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举措,《指引》共5章、56条、14000多字,围绕从企业设立到注销全生命周期,涵盖企业设立、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等多个环节,突出生产经营、合规管理、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48项易高发违法事项。
“每个行业都有独特的场景和规律,因此,根据行业自身特点来制定和执行具体合规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方建中指出,“《指引》充分考虑生物医药产业‘四高一长’(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周期长)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了基本的合规框架。”
目前,已经围绕企业资质、临床试验等46项重点事项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规体检”“纠纷调解”等服务302次。
借势而进
优化服务“调养为本”
服务到位,企业发展才能心无旁骛。要实现生物产业合规体系建设“精准滴灌”,就要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让企业求助“触手可及”。
为实现这一目标,2023年8月起,钱塘区统筹“一专区一驿站”建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合规体系的实体化运作。“一专区”即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合规指引专区,“一驿站”即杭州医药港生物医药产业服务驿站,两者共同承担了业务咨询、资料审核把关、政策法规宣贯、绿色通道推荐等服务,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2023年12月,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成为杭州医药港生物医药产业服务驿站“合规管家”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
该公司一个项目投产前夕,求助服务驿站。得知这一情况,服务驿站马上邀请专家团队,帮助优化服务流程,并确保企业项目顺利落地转产。
“原来我们企业需要自己去联系律师,有时候需要连续跑很多次,时间久,费用也高。”该公司法律顾问说,“现在到服务驿站可以直接帮办,节省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自身职能为根本,靠前服务、主动作为,钱塘区合规“保护网”正靶向发力,全力保障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钱塘区药品注册抽样速度同比提高90%以上;已成功推荐5家器械生产企业14个产品进入省器械检验院优先检验名录,检验速度同比提高约30%;提供生产许可资料预审服务,过审速度同比提高约30%。
造势而起
普法矩阵“凝神聚气”
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合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让合规意识成为经营主体的自觉追求。为此,钱塘区整合资源,打造多触点普法阵地。
3月20日,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因公司并购需求,向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合规指引专区申请涉诉信息澄清服务,业务办结后,服务专员结合企业并购常见风险和企业合规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业务代表进行延伸指导,这样细致的服务让业务代表很是惊喜。
这“惊喜”源于钱塘区创新普法机制的持续尝试。自《指引》发布以来,钱塘区打造合规助企“一体两翼”普法机制的建设,以6个律师服务团队为主体,以“线上+线下”为两翼,充分提升企业合规意识。线上搭载钱塘区融媒体普法平台“钱塘普法会客厅”、杭州市“云端普法”进园入企专项行动(杭州医药港),线下将服务窗口常态化普法和进企专项普法相结合,通过以案释法、普法动态信息发布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希望能通过全过程普法让企业真正认同合规理念,主动将合规作为经营管理的优先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钱塘区司法局法律服务科科长沈丽雅说。
今年以来,钱塘区已开展专题法律培训38次。“云端普法”已覆盖区内116家企业,在线提供劳动纠纷、资产管理等方面合规咨询43次。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杭州生物经济司法保护案例研究基地的正式落户,钱塘区将探索制定合规高频案例指导汇编,继续为营商环境创新更多法治化举措,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