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

在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记者参与夏收、夏种、夏管——

种田如“点单”般方便

  天气渐热,田野中的劳作也变得热火朝天。微风拂过,扬起金色麦浪,浙江的300余万亩麦田迎来了丰收;紧接着,耕田灌水、育苗插秧,农民又马不停蹄“赶茬口”种下单季晚稻,火速开启新一季耕作。

  夏收、夏种、夏管……抢农时自古紧张,但今年“三夏”,浙江农民绷紧的心踏实了不少,奔忙的步子也从容了不少:原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多部门的支持下,遍布全省的百余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正开足马力,一条龙专业化助力耕、种、管、收、储。农机声哒哒,流水线滚滚,各类大型器械、前沿技术在这里安了家,周边农户“点单式”呼叫帮手,“一站式”享受服务。

  日前,我们来到刚刚投运不久的嘉兴南湖金色田园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感受了一把别样 “三夏”。

  秧盘从“天”而降

  我们一路驱车,穿行过大片正在收割的麦田,看到一组四四方方的房子坐落在不远处,像安放在金色地毯上的橙红色大箱子。

  “欢迎来金色田园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大门口,该中心的生产经理王楷和当地农机管理推广站的陈建一站长热情招呼。走进其中最大的一座橙红色“箱子”,王楷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他最为津津乐道的区域——嘉兴首家工厂化育秧中心。

  “田里收完小麦后,紧接着就是种晚稻。我们在这里提前播种和育秧,让晚稻种子在下田前就能顺利发芽破土,并长成壮实的小秧苗。”王楷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来到了精量播种流水线前。

  我们凑近细看,一整条线上,只需两位工人适时往身前的量斗里补充种子、基质即可,其余的装土、洒水、播种、覆土等步骤全部在每隔一段安插的“小暗箱”里机械化操作完成。流水线尽头,是一个不断旋转挪动的机械臂,将整齐躺入稻种的秧盘一一叠放、搬运。

  “它的工作效率怎么样?”我们问。

  “要不上手和它比试比试?”王楷怂恿道。

  我们拿起秧盘开动起来:铺基质打底、在表面浇上一遍水,再尽可能适量、均匀地将稻种撒在上面,覆上一层土,然后叠起来。“既花力气又繁琐,最主要的是,对于播种数量和均匀度,心里没底。”没种几盘,我们就忍不住喊停。

  最熟练的工人一人每小时能播120盘左右,而一条自动流水线同样时间能完成1200盘。王楷解释道,机械化精量播种对基质用量、种子撒播深度和密度都有精准的把控,既节本增效,又利于秧苗生长。

  环顾四周,成百上千的秧盘究竟从何而来?“喏,往上看。”王楷指了指头顶,有个跃层。原来,为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秧盘竟是一个接一个坐着电梯“从天而降”进入流水线的。真酷!

  农机大显身手

  下田更热闹,我们已跃跃欲试。但陈建一卖了个关子,领我们走进了田边另一只“箱子”。

  这里可真是只应有尽有的农机 “百宝箱”:5台拖拉机威风凛凛,这里为它们配齐了犁、耙、旋耕、播种、施肥等各式接入农机具;8台崭新的插秧机蓄势待发,配有可以改变插入深度、株距的调试手把;2台长着“翅膀”的搂草机憨态可掬,它的钢铁“羽毛”一旦贴地旋转起来,地里的麦秆稻秆都将乖乖排成整齐的草条;还有能将草条进一步捆成方形或圆柱形草垛的秸秆打捆机……

  “剩下的这一大片地方,是谁的‘车位’?”我们注意到了库房一侧的大片空置区。陈建一这才引我们向外头的田野走去:“自然是眼下最忙的收割机了。”

  远远就听到田里传来低沉的轰鸣声。循声过去一瞧,只见7台一袭“红袍”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排成了错落有序的一支队伍,在30亩的成片麦田里,从外而内打着大圈有序收割。

  “俺们从山东来,趁着‘三夏’收麦,一路从南割到北。”带头的农机手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农忙时节要赶在晴天尽快收粮,农事服务中心的5台收割机忙不过来,这支跨区域作业的农机服务队,带着自己的机器前来增援。

  农机手热情地喊我们上去体验片刻。登上操控台,视野足足有两米多高,在农机手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拨动操纵杆,很重,拨不动。但他们却娴熟地挪拉起来,收割机在专业操作下移动起庞大的身躯,前行、转弯、倒退,大口吞吐着所过之处的小麦。机舱外,拨禾轮翻卷,抓取并切割着麦穗。我们看到扬起的碎屑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夹带着阵阵鲜切麦秆的特有清香。此情此景,丰收的喜悦有了实感。

  小麦在收割机里被直接脱粒,待储粮仓被灌满,农机手便将之停靠在田边运粮车旁,支起出粮管,悉数倾泻进去。

  收满一车15吨,需割35亩左右的地。不过20分钟,7台收割机就把运粮车装满了。当满载着麦谷而去,它的目的地,依然还是那一组橙红色的“大箱子”。

  这笔买卖,值得

  “有了农事服务中心,种田比以前轻松多了!”这回,我们遇到了当地种粮大户朱铖聪。他告诉我们,自己大胆“尝鲜”下单了300亩的小麦收割、烘干和仓储服务,还与附近的种粮大户毛钱东和庄鑫岗一起,拼单订购了1000亩晚稻育秧、插秧服务。

  “我只要跟着运粮车,看着麦子过秤称重、测明水分,就能安心等待收购和打款。”他欣喜透露,再过几日,他即将种植的晚稻秧苗也将育成,农事服务中心的服务队还会开着插秧机去他的承包田插秧。“我需要做的,就是提前买好水稻种子,送到他们的育秧中心,再耐心等待一个月就好了。”

  我们和朱铖聪一道在田头算了算账:收割小麦60元/亩,运粮25元/吨,烘干80元/吨,晚稻育秧插秧160元/亩……花些钱,不仅自己省心省力,还省去了种粮的人工成本,节约了种粮的物资成本,更无需自己动辄花大价钱购买各式农机农具。这着实是一笔“值得的买卖”。

  他告诉我们,附近种粮大户们有个田头一大难题——秸秆处理:烧了,会污染环境;不烧,影响下一季生产,即便可以申请政府的“秸秆离田”专项补贴,也没有能力履行,一直很头疼。今年起,只要下好订单,农事服务中心就会派出橙红色“箱子”里的搂草机、打捆机,下田帮助农户们“秸秆离田”。

  “领来的补贴足够下单购买服务了,农户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王楷将我们领到一处神秘院落。这里,远近收来的秸秆正在巨大的机器中被粉碎,与牛粪混合,然后盖上一种特别的膜布静置。我们凑近吸了吸鼻子,空气并不算臭。“这是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中心,正采用一种分子膜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他说。几个月后,这批秸秆肥就将可供施用,还田肥田。

  离开时,我们回望着红墙上“农事服务”四个大字,像巨大的印章沾着红印泥,用心印拓上去的。

  我们从省农业农村厅得知,截至今年“三夏”,浙江在全国首创推行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各地已有280个投入建设,其中163个率先投用,其余的也会在今年全部建成。它们每一个,都会盖上这种专属“红印章”,指引农户们前去。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6 种田如“点单”般方便 2024-06-18 26908323 2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