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校地企”协同共进 人才共筑新优势

王张杰 胡文岩

  “展厅里展出的都是我们瓶窑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工业重镇,瓶窑镇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强劲的技术创新动能,世界上最细的漆包线、最薄的铝箔片都产自于此。”在梦航智谷科技园展厅,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学子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这是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开展“访学访工访窗口”活动的一幕。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该镇发挥属地优势,联动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等高校常态化开展青年人才“三访”活动,组织青年人才实地参观探访梦航智谷科技园、彭公数字农场、奇鹤村于安集合店等地,让学子沉浸式感受瓶窑的发展活力与创新创业氛围。

  这也是余杭区深入实施“创新策源工程”、加快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科创高地主峰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余杭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城市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抓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重大机遇,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同时,余杭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建立校地企人才协同机制,深化“一体两翼”校地合作模式,充分调动高校赋能余杭的积极性,与浙江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高校学科优势、余杭产业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基础教育、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开展系统性合作,实现各领域的合作双赢。

  “随着四大省实验室、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一大批创新平台载体的相继落地,如何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成了当务之急。”余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背景下,该区充分挖掘高能级平台的创新转化能力,建立科研重器“一对一”服务保障机制,创新“企业出题、院所答题、产线验证”的协同攻关模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余杭区还深入实施“创业科学家计划”,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合作,提供人才招引、培育和发展等全方位服务,加速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加强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业转化服务机构,进一步打通教育、人才和科技之间的壁垒,实现院校与重点企业间的人才联育、产业转化合作。以余杭与北航的校地合作为例,目前已有韵达无人机、固态锂电池等6个科技项目以及4个人才项目落户,率先促成北航教授创业项目集聚。

  接下来,余杭区将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通过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促进更多创新项目在余杭落地转化,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切实将人才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校地企”协同共进 人才共筑新优势 2024-06-18 浙江日报2024-06-1800013 2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