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互帮父母协议”何以动人

  近日,在社交网络上,一则“出门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引发网友热议。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自发在互联网上约定:希望我们的长辈在外窘迫无助时,都能被社会温柔以待,如果这一次你帮助了我爸妈,下一次就由我来守护你父母。

  这是一份没有任何硬性约束、一切全凭自觉的“野生赛博协议”,却吸引众多年轻人转发留言,表示“自愿签署”。他们怀揣着满满的善意和相同的初心:“这个路口你帮了,下个路口呢?”“下个路口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从一个个冲上热搜的短视频,一段段暖心的文字分享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少年轻人真的在切切实实地践行这份“赛博协议”。帮助蹒跚而行的奶奶提拎重物,为医疗自助缴费机前的老人耐心解答,教高铁上的爷爷调整座椅靠背……尽管都是举手之劳的微末小事,但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就成了年轻人热议的话题,甚至有网友“狠狠共情”:隔着网线都看哭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早在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就已签下“契约”。而这一届年轻人,则用一种充满互联网特质的“解题”思路,为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建立联系,在赛博空间的爱心接力中,相互温暖千里之外的父母,演绎现代版的“爱老护老”故事。这种温情满满、开放包容的创新之举,值得被点赞和珍视。

  人终有老去的一天,总会面临体力、听力、视力衰退下降等问题。尤其现代社会,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数字鸿沟”成为横亘在许多老年人面前的大难题。扫码点餐、看病挂号预约、火车票改签……年轻人划几下手机就可以办好的事情,老年人却是一脸迷茫、手足无措。

  这一背景下,跨代帮助似乎变得尤为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互帮父母协议”正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跨代助老”方案。当每一位踌躇不安的老人身旁,都有年轻人热情相帮的身影,各种问题或许就能轻松化解。

  “互帮父母协议”在传递善意之外,也折射出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和焦虑。年少时为了梦想远走他乡,却也时常不安于父母最需要帮助时,自己一次次的缺席。于是,在“助老打卡”的爱心接力中,年轻人释放着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善意,同时也弥补着自身陪伴缺位的遗憾,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安。

  为爱心之举点赞之时,我们也要看到年轻人背后的焦虑和期待。让老年人共享时代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除了个体自发的爱心善举,还需要更多制度化、系统性的全方位保障。加快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重视城市公共场所的助老服务、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每一个领域的细微进步,都将让老年友好型社会更加可感可及。

  当温情之光在全社会闪烁,每一位父母都能有尊严地活着,转过身时,年轻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奋斗。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互帮父母协议”何以动人 2024-05-31 26879998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