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什么是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儿童节将至,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近些年,关于儿童的争议性新闻不时成为舆论场的焦点,各种报道中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儿童友好型社会”,其内涵却鲜有系统解释。借此时机,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友好型社会,对于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为伟大事业培养下一代,或许将有更切实的帮助,也是给孩子们一份更有价值的礼物。

  儿童友好型社会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实实在在国家政策层面的部署。2021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一部署是从城市发展角度,将儿童的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通过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以及母婴室等建设,儿童入托、入园、入学短板的持续补齐,这些年确实可以明显感受到“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正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必须要说,硬件设施的“友好”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步,社会整体理念上的“友好”才是最根本也是最难的一步。什么是儿童友好理念?一般来说儿童硬件设施在设计投放的时候,会强调一个原则叫“一米视角”,即蹲下来以儿童视角考量设施的安全性、有用性、便利性、趣味性。以儿童之眼、从儿童成长规律出发来对待儿童,就是最基本的儿童友好理念。观察当前整个社会的友好程度,仍有一些不足。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核心的环境。家庭教育不够友好,儿童友好型社会便无从谈起。平等耐心的主流教养观之外,如今许多家长并不隐藏对孩子压制、控制的欲望。比如,近些年网上不时能看到家长辅导孩子急火攻心以至发病昏厥的新闻。“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真的是孩子“欠收拾”?其实孩子的抽象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时,高压之下反应能力反而会减退,越教越不会并不是孩子蠢笨,或故意不配合;又如,有些家长连孩子看什么会心跳加速都用智能手表监控;再如,“现在孩子都是惯的”“不打童年不完整”“孩子抑郁都是装的”等得意洋洋的“复古”观点在网络上很有市场……家长对孩子想控制而不得,或者有意无意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些习焉不察的家庭习惯,制造了许多隐形的家庭悲剧,受伤害的不只是儿童,而是整个家庭。

  学校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强覆盖区,加上监管力量的多方面介入,所以儿童友好程度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教师的处境,为教师营造一个心无旁骛的教学环境、公平公正的职场环境,某种程度上就是为儿童打造更友好的受教育环境。

  相对而言,社会的儿童友好程度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不管是高铁等公共场合“熊孩子”之争,还是与儿童有关的“厕所风波”“拒绝入店风波”,主张成人权益的同时,很少有人从孩子视角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辩证分析、全面看待。比如,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发育不足,决定了情绪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指责“家长没教好”并不公允。家长对孩子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的同时,社会的包容和弹性也必不可少。儿童优先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理念,也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文件起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处理儿童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应当提倡优先保障儿童权益,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儿童配置。这一点,鲜少在讨论时被提及。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国有2.5亿左右儿童,尽管今天儿童的社会存在感已经大为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仍然是互联网上的失语者,是群体生活中相对弱势的存在。守护好儿童权益,搭建起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的“儿童友好网络”,才是成人送给儿童最珍贵的节日礼物。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什么是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2024-05-31 26878891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