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于城镇:
健全村社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何赣辉
近期,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的两高联络线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江渭村的村干部董哲恒每天忙着对接协调水利、电网等单位。
“感谢这次在征迁办锻炼学习的机会,让我处理工作时,心里更有底气。”董哲恒回顾过去一年在镇征迁办挂职的经历感慨道。
近年来,于城镇突出村社干部队伍培养教育系统化、数字化、个性化,着力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激发真抓实干的动能,打造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言、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四能”村社骨干队伍,董哲恒就是其中一员。
聚焦长效,系统培养。于城镇从“学习培训、亮晒比拼、关心关爱”三个维度培养村社干部队伍。通过出台“赋能强基攻坚争先行动方案”对全年培养教育明确时间、细化环节。针对优秀村社年轻干部量身定制“青筑晨光”“组工干部培训”等主题培训5场,针对村社书记、副书记举办“领雁论坛”“一村一品擂台赛”等“亮晒比”活动3场,针对全体村社干部,举办“于你四季”集体生日会、“于你同行”团建活动、“于你零距离”心理讲座等活动,不断提升村社干部的专业能力、谋划能力、破难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村社干部队伍。
“数”智识人,量化产出。于城镇研究制定年轻干部“成长力指数”,建立“基础指数+潜力指数+破难指数”三维评价体系,将村社干部年轻干部立足岗位职责、助力中心工作、参与一线破难等进行量化赋分。其中,探索村社干部及积分制管理,围绕季度清单,每季度对村社干部进行细分条线排名赋分,对末位进行整顿教育。强化村社书记管理,村社书记分数直接与村社干部挂钩,对带队能力不行的村社书记进行歇职教育,通过抓好村社书记抓村社干部队伍建设。
个性培养,服务中心。健全“青蓝传承”导师帮带机制,选派经验丰富指导人员与村社骨干结对培养,通过上挂下派将村社骨干放在镇各站办进行锻炼,强化村社下阶段中心工作的能力,锻造攻坚破难队伍。
下一步,于城镇将加快落实“三支队伍”建设要求,从村社干部着眼,不断健全村社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村社干部队伍,为推动于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