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

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关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024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牢牢把握青年科技人才这个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全面提高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力量,持续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引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教育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中学科专业建设是关系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安排和战略性布局。高等院校要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适应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应用转化等范式的深刻变化,坚持未来导向、战略导向、交叉导向和人才导向,瞄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储能、量子、生物、医学、育种等重点领域,加快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适度增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弹性和张力,统筹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引领性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打造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一流学科,以学科专业建设引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同时,要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突出育训一体、学用贯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高素质青年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是借助高能级创新平台赋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高能级创新平台是高端创新要素、一流人才要素、强大市场要素融合汇聚的重要载体,在科技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推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高能级创新平台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师资共育等方式,打造开放融合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生态,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用好高能级创新平台资源,在构建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推动平台创新资源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融合,既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也突出抓好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走出一条高能级创新平台赋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三是深化产才融合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产业是人才的重要依托,科技成果、技术技能只有经过产业化才能转化为先进生产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产业链定位人才链,以人才链拓展产业链,从而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当前,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摸清人才家底,结合产业政策完善人才政策,做好“产业+人才”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同时,要持续深化融合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健全完善创新区域协同机制,大力推广“产才一体化”和“工学一体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前置到企业侧和产业链,彻底打开“象牙塔”的封闭圈,进一步打破院校和企业的“边界”,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到“卡脖子”技术工程项目、产品研发生产一线中进行培养,加快汇聚产学研用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共融共舞”,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促进产业与人才发展互利双赢。

  四是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要遵循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持续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传统思维,切实减少青年科技人才个人科研业务之外的事务性工作,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和考核周期,引导提升青年科技人才“敢假设、能攻关、善突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主动投身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创新第一线,勇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车间里。要坚持把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引导转变社会观念,不断提升全社会对青年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尊重程度。要积极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方式,不断扩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范围,将肯钻研、有潜力、能实战的青年科技人才纳入各类人才项目,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造潜力和活力,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作者为省委党校中青二班2024年春季学员】


浙江日报 理论 00008 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2024-05-22 浙江日报2024-05-2200008 2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