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今年我省新增76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点,调整撤销41个

加减之间,提升契合度

  浙江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居于全国职教第一方阵,现有的4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5所入选“高职双一流”。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浙江高职院校获得109项奖项,其中一等奖31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三。

  这背后,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服务产业契合度,是浙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调整和优化幅度是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大的一年。浙江在这次专业大调整中做了怎样的加减法?又如何解题高职教育优质发展?

  专业调整快速跟上节拍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建设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当前,产业发展变化飞快,专业设置的变化必然要跟上节拍。今年,全省有37所学校新增设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点76个,调整撤销专业点41个,全省拟招生专科专业备案总数比去年增加35个。

  “近年来,高职专业调整力度变大、更新周期变短,并且一直处于‘加速’状态。”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瞿连贵说。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增设专业中,增加最多的是电子信息大类,涉及15所学校,集中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13个专业。

  “当前物联网产业的规模是互联网产业的20倍左右,每年的人才需求量达到百万量级。近三年,学校该专业平均每年招生近130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卢涤非说,“学生的就业面广、发展前景良好。”

  做加法的同时也在及时做减法。这两年,浙江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关专业设置的调整也随之加快。装备制造类专业今年共调减7个专业点、增加13个专业点,从数控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智改数转”为新能源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黄河说,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其就业方向主要是汽车电子设备的生产维修,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双双突破50%。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电气设备系统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因此需要对专业进行改造升级。

  多渠道感受产业冷与暖

  目前,高职院校有着灵活的设置专业自主权。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除医学、教育、公安、司法等国家控制高职专业外,学校可在目录内非国控专业根据实际设置方向,无须备案或审批。

  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可以一哄而上开设热门专业,而是需要切实用好自主权,保质保量地办出富有区域特色的专业。

  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朱远胜看来,建立科学规范的“撤”与“立”机制,尤其是提早一步了解产业反馈信息非常重要。2017年,该校就在省内率先尝试通过“黄红牌”形式,进行专业预警和调整。

  朱远胜说,他们通过设立包括录取分数线、就业质量、专业满意度在内的3个指标进行考核。如果某个专业连续三年有两项考核指标在所有专业排名靠后,其实就是发出了专业不适应的信号。“7年里,我们撤销了近10个专业,也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增了几个专业。通过这几年的调整,学校的办学资源更为集中,无论是学生满意度还是就业质量都有一定提升。”

  在省级层面,自2021年起,浙江启动组建了浙江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旨在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提供专门咨询、指导和服务。

  近日,第14个行指委——浙江省化工技术类行业指导委员会授牌。省教育厅职教处相关负责人说,行指委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组建和管理。委员会也在根据全省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例如,今年我省准备打造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万亿级先进产业群,省教育厅也紧跟而上,新增相关行指委。

  行指委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化学反应已悄然发生。省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行指委秘书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边浩毅介绍,得益于行指委的衔接,该校已连续两年参与省经信厅主导的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工程化重点攻关项目,“这不仅标志着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得到长足发展,服务国家高端装备重大战略能力再上新台阶,还让学校切身体会到了国家重要产业的需求变化。”

  不仅如此,浙江职业教育的加减法还将增加新解法。“我们计划成立10个以省级大行业为主导的产教融合行业共同体,进一步深化浙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让我们的职教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更好地双向奔赴。”省教育厅职教处相关负责人说。

  定向培养的人才很抢手

  众所周知,浙江的块状经济产业集中、专业性强,各县市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因此,我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汽摩配之都”瑞安,校地共建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自2019年以来毕业生留瑞率平均达63%。瑞安最大的汽配厂商、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瑞立集团也连续7年与该校合作,以订单班、预就业等模式每年招收近70位应届毕业生。

  公司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林剑丹告诉记者,瑞安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汽摩零部件制造为方向,十分契合公司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公司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划、课程计划,并将企业技术、文化融入其中。

  “实习时,带教老师就夸我们功底扎实、上手快。”瑞安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23级毕业生柯成祥已经在瑞立集团子公司采购岗上工作了大半年,预计今年年薪可以达到6至8万元。

  该院副院长高峰透露,今年学校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也将迎来首批新生,以此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抢抓温州在海上风电运维服务产业发展风口。

  “职业教育具有天然与产业发展相贴近的优势,但专业设置固有的滞后性不可避免。”瞿连贵指出,为了紧跟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职业院校会通过探索不同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需求和院校供给之间的差距,“未来,高职专业区域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的趋势会越来越突显,最终达到专业群和区域产业群的相融共生。”

  专业匹配度高、技术过硬的毕业生也成了对口行业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春季系列“匠苗”专场招聘会吸引了240余家优质企业参加,提供需求岗位超1800个,需求人数达4500余人。该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王淑巧参加了招聘会,短短几天便收到5份录取通知书。她兴奋地说:“准备和老师、父母商量一下,选择哪家企业。”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加减之间,提升契合度 2024-05-17 26846760 2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