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问学半唐斋

  2000年初,也是一个龙年,偶然读到王伯敏教授的山水诗,很佩服。王教授是中国美院博导,其书斋名为“半唐斋”,著作等身,桃李满门,被沙孟海先生誉为“三史罕人”,又兼攻山水画创作,被称为“学者妙造”,而写诗竟然只是“余事”。

  后来,在书店买到《柏闽诗选》,佳作纷呈,妙句迭出。王教授踏遍名山胜景,不畏前人题诗在上头,自出新意。如写登泰山:“千峰足底方知小,万壑胸中不厌多。”古人推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教授有的诗更是表现画图难工之趣。如写游桂林阳朔:“姑山隐隐水重重,十里银崖碧水中。隔岸壮歌消息后,一竿划断两三峰。”心赏之余,写了一则短文《云山行处总是诗》,承蒙《美术报》刊载。

  2001年4月,冒昧寄上几首古体诗习作请教。王教授复函赐教,说 “诗意蛮好”,但“对四声(平仄)恐怕得补上一课”。后来又几次寄上近体诗和词习作,其中一首《乘快艇游杭州千岛湖》:“溅雪飞舟逐浪行,水晶宫底尚有村。青峰扑面惊鱼跃,胜似银河踏槎奔。”王教授朱批后赐还,指出其中两字平仄问题;还说自己“词不会填,提不出意见”,谦虚如此。

  2003年5月,王教授回信说,中国美术学院编印了一本书,另有一本小品画册,想各送我一册。一个周末,我和妻子前往涌金花园。王教授和钟老师热情接待,我们请教了好多问题。王教授找了三本书签名相赠:《勒石篇》、《画史南山》、《山水清音——王伯敏水墨小品集》。又起身要找一本诗集送给我。我连忙说:“您的诗集我已买了一本。”他说:“这不一样的!”可是没有找到。他说:“诗集印得少,可能已送完了。”又说:“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王教授又说,宋涛先生最近书写了周采泉先生撰写的一副长联“浙水泱泱,瞿词冷赋王修史;越山崱崱,寿画沙书亮作文”;周先生还曾寄来好多诗词,都很精彩;如有兴趣,可以看看,写一篇文章。他从书桌抽屉里取出周先生的七八封信给我。

  回来后,读了又读。长联中提到的夏承焘、张宗祥、王伯敏、潘天寿、沙孟海、姜亮夫六位先生,都是一时俊杰,而且王教授与另五位都有君子之交。没过几天,又收到信。原来是郭仲选先生对长联也很赞赏,大笔一挥,新写一遍,王教授寄来了复印件。我赶紧写了长文《星光灿烂,若出其里》,串起一个个文人相亲的小故事,再现一段世纪群英会。又请同室办公的领导祖民先生指导后作了修改,并写信报告王教授。过了几天,拙文也在《美术报》上发表了。

  2004年3月,我分到新房,寄了一点润笔,请王教授赐一小幅西湖山水画。2个月后,王教授画了一幅山水精品寄给我。可我一直未收到,也不知早已寄出。后来,王教授来信问及。我赶忙到传达室,终于在准备退回邮局的一堆信里找到了。我激动地拿回办公室,拆封取出画作,请祖民先生同观。王教授笔走龙蛇,写出西湖和宝石山,点缀几树红桃绿柳,一派湖上春境,引人入胜。王教授还引用大诗人白居易的佳句“湖上春来似画图”为题。欣赏再三,赶忙回信致谢。

  2008年秋,王教授85华诞,我专程去涌金花园看望。王教授90大寿前夕,我又填写了一首《金缕曲》恭贺:“盛宴群英薮。凤来仪,鹤衔芝瑞,为先生寿!遥想当年游海沪,广窥诸家艺牖。更北上,鸿儒亲授。披尽狂沙存卓见,修史皆宏构。千百载,未曾有。

  狼毫麝墨蛟龙走。写云山,淋漓满壁,华滋浑厚。绝句长歌多妙造,真赏琳琅琼玖。今信是,人中山斗。最忆三番承大教,体仁心,脱却孤与陋。长祝愿,合双手!”

  自从请得墨宝后,我时常留意王教授的画作。我感悟到,王教授的山水画特色鲜明,境界高超。不论写名山大川,还是写无名山水,他的画都深得浑厚苍润之美。读《九龙山》,令人深叹山势之雄伟,生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黄宾虹先生提出了“五笔七墨”法,王教授进一步提出“五到”:笔到、墨到、水到、意到、神到。他的画,笔法、墨法与水法巧妙结合,光墨相生。如《香溪》,大量留白,通过墨水晶般的寥寥几笔,意境顿生,极富神韵;《舟行密树间》,山色空蒙,烟水淋漓,小舟如在镜中行,使人感觉到道心澄明、逍遥神游之诗意美。

  近来,有关单位举行了王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许多文章令人深深感动。恩情难忘,十年多来,时常想起逝去的长辈。谨以此文,怀念一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宗师、大匠和仁者。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问学半唐斋 2024-03-31 26728004 2 2024年03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