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访杭州高架“劝架大哥”孙子见——
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记者 王逸群 刘俏言 陈晓驰
本报讯 (记者 王逸群 刘俏言 陈晓驰) 密集的闪光灯,让浙杭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子见有些无所适从。
2月26日下午,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人来到律所,为他授予“杭州好人”的荣誉称号。
“没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面对镜头,这个身高近一米八的东北汉子红了脸。
这两天,孙子见停车阻止施暴的视频在网络上持续传播。22日,在杭州钱塘快速路上,一名驾驶员在高架桥上殴打另一名驾驶员,孙子见停车,劝阻施暴者行凶。几天过去,从一位平凡的律师,到“杭州好人”、见义勇为及三等治安荣誉奖章等荣誉加身,孙子见身份转变的背后,汇聚了无数市民、网友的关切。
“当时不怕吗?”面对网友的提问,他说,促使他下车的那个念头,不是来自对荣誉的追求,而是怕造成更大的伤害的本能反应。彼时彼刻,当冲动与暴力摆在眼前,他以勇敢冷静,直接制止暴力行径,更坚定捍卫了正义和良知。
他救的是两个人
“也不一定说我是最勇敢的,只是我遇见这个事情,觉得自己应该管一管。”孙子见说。
回忆起22日劝架的情景,孙子见说,自己“脑子还没来得及思考,身体已经冲在前面了”。
彼时的他,并没有注意到行凶者手中还有一把茶刀。“我就怕躺在地上的伤者被车辆二次伤害。”孙子见说。如果事情不断恶化,比如车辆会撞到受害人的头部,或者行凶者继续情绪激愤,可能就会发生更严重的过激行为。
于是,在冲上去之前,他还不忘细心地将车斜停在路上,方便后方来车及时减速。
当时,也有其他车主和孙子见一起报警、拨打120。他也觉得自己只是其中那个迈出步子的人。“任何人遇到同样的事情,都会和我一样选择挺身而出。”孙子见说。
从业十余年,从刑事案件到民商案件,孙子见遇见的“风浪”不少。从打架斗殴导致的刑事案件到治安案件,他深知这样的举动会对当事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见过受害人和家属遭受的痛苦和伤害。
“一时的冲动过后,剩下的只有后悔和懊恼。”孙子见说,如果当时他没有拦着打人的司机,对方可能也会承受法律上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孙子见的内心深处,制止犯罪行为,救的是两个人,也是这两人的家庭。
虽然一身正气、一腔热血,但孙子见此前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全民热议的见义勇为人士。上一次,他关注到的还是“跳桥小哥”彭清林。
“我一直是他的粉丝,经常给他的视频评论点赞。”提及彭清林,孙子见有些激动。他笑称,比起彭清林的勇敢,自己做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
平凡的“搬砖人”
相比于“杭州好人”“见义勇为英雄”等称谓,孙子见更喜欢“搬砖人”这个称呼。
英雄的面孔之下,是一个奋斗的平凡打工人。8年前,他背着行囊来到杭州,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日子说不上富裕,但紧凑丰富的工作生活,也让他有了果实。这两年,买了车,买了房,他还将黑龙江老家的父母也接来了杭州。
从小到大,孙子见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肠。之前,他也遇到过斗殴,但没有这么激烈,劝一劝,双方就言归于好了。
年轻的律师们则称呼他为“师父”。浙杭律师事务所的陈帅记得,一遇到恶劣天气,“师父”就会送住得远的同事下班:“他不好意思直接说送。嘴上说顺路,实则跟他自己家‘南辕北辙’。”
他的救人事迹被报道后,比亚迪决定对他的车辆提供终身免费维修保养,并奖励20万元。
随着走红,孙子见的身上突然多了很多“标签”——律师、比亚迪车主、新杭州人……在高兴之余,他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原来平凡如我,一举一动依然会影响到一些人。”他说。
当被问及今后有什么打算,孙子见顿了顿,开口说:“对家人来说,我要做一个好爸爸;对同事而言,我要做一个好的工作伙伴;更重要的是,要拒绝‘躺平’,把这份善意传递出去。”
作为律师,他见证了人生百态。而对于未来的生活,他依然抱有浓烈的热爱。
正如他在社交网站中所说:“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