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党建服务“最后一海里”
舟山建立115个“航行的支部”
记者 尤畅 郑元丹 通讯员 马露瑶
本报讯 (记者 尤畅 郑元丹 通讯员 马露瑶) 日前,刚靠岸的“江海直达68号船”大副王志刚走进舟山定海老塘山码头的24小时自助驿站,取了3双手套和两顶安全帽。“我们常年漂在海上,以前半夜回来发现东西缺了少了却没处去买,驿站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志刚说,“一旁还有个船员驿站,现在我们一上岸,都会进去喝杯热水、看看书,一解海上漂泊的疲惫。”
这两处温馨港湾,由舟山市“江海联运船航行的支部”打造,为海上党员和船员提供学习服务和生活便利。舟山海域辽阔、船舶密集,有不同类型的船只上万艘,党员流动性分布在各类船只上。此前,除渔业领域通过渔船编组,组建临时性和功能性党组织外,像王志刚所在的江海联运船等其他类型领域,普遍存在海上基层党组织覆盖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为打通党建服务“最后一海里”,2023年8月,舟山启动建设“航行的支部”,着力打造“百船引领、千船示范、万船竞发”的海上党建百千万工程。
“我们将海上党建由渔业生产领域向海上货运、交通客运、执法服务、施工作业等五大领域延伸。”舟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市里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助企服务员推动“航行的支部”建设。目前,全市建立了115个“航行的支部”、创建118艘示范船,且明确了海洋渔业、港航、交通、海事等涉海涉渔部门的职责,构建起条抓块统、整体集成、协同作战的海上基层组织架构,并实现海上运行体系全覆盖。
依托“航行的支部”,舟山打造“岸基联动”的海陆基层治理模式。舟山远洋渔业是特色产业,规模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围绕远洋“企业、船舶、船员”三要素,定海创建“红色港湾”机制,根据船员诉求列出“红黄绿”榜单,精准解决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
各“航行的支部”在做好海上党建工作的同时,还优化多元服务新矩阵,激活海岛共富新场景。同时,舟山以“航行的支部”为纽带集聚资源力量,创新打造“共富方舟”“海上共富微市集”等特色载体,并通过设立共富基金、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加强渔民转产转业帮扶,帮助2000余名转产涉海渔民解决再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