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仙居县南峰街道激发“侨”活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吴燕翔

  近年来,台州市仙居县南峰街道充分运用侨联优势资源,建强交流阵地,组建涉侨纠纷调解团,成立同心·侨助工坊,有效凝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强侨助乡村振兴产业链,拓宽侨助共富新路径,探索出了“阵地+服务+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加强阵地建设

  提升文化交流功能

  南峰街道侨家小院建在极具文化特色的蒋宅里古民居内,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是集政治引领、联络联谊、咨询服务、纠纷调解、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阵地。为了丰富阵地内涵,该街道还特地根据部分侨眷特长和资源设立了侨联石文化交流中心和侨联汉服文化交流中心,以中华文化广泛凝聚侨心,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街道依托侨家小院平台,组织归侨侨眷开展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和专题培训等活动10余次,有效加强了思想建设,凝聚了思想共识,密切了侨联组织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引导归侨侨眷持续深化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激发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动力。该侨家小院今年还在浙江省侨联系统中获评五星级“侨胞之家”。

  深化纠纷调解

  着力维护涉侨权益

  为了保障侨界合法权益,该街道协调成立仙居县南峰街道涉侨调解中心,明确涉侨调解受理范围、工作职责和任务等,规范涉侨调解工作流程,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涉侨涉法服务融入调解,把纠纷前置化解。同时,聘请热心侨联事业、富有奉献精神、调解能力强的归侨侨眷组建涉侨纠纷调解团,广泛宣传侨务法律法规、涉侨政策,为涉侨群体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

  第一批涉侨纠纷调解团团员共15名,运用个性化的调解方式,为涉侨群体无偿调解家庭矛盾及邻里纠纷,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维护邻里和睦、乡村稳定。今年以来,先后化解各类矛盾10多起,并帮助柴岭下村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历时20年的柴岭下整村搬迁工作落下帷幕,促进了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利用侨务资源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村里有许多空闲在家的老人、妇女,工坊的来料加工时间灵活、操作难度小,他们到工坊来上班,既方便照顾家里,还能赚钱,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日前,南峰街道同心·侨助工坊的来料加工经纪人王小娥说。为了增加订单量,在仙居县侨联的牵线搭桥下,王小娥多次到义乌对接洽谈,通过仙居籍菲律宾归侨、“最美浙江人·最美乡贤”周伟力的介绍,成功与义乌侨商签订来料加工意向合作订单480万元,涉及睡衣、菜罩、布娃娃等10多个品种。该工坊获评台州市“二星级”侨助工坊。

  目前,依托南峰街道同心·侨助工坊,已开设加工分点10余个,成功结对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吸纳40多名低收入农户,辐射带动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该工坊还与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网络大咖等合作,为村民进行专业授课,传授主播致富心得,推动村民通过网络主播带货、开设网店等,发挥侨助工坊直播间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村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仙居县南峰街道激发“侨”活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3-12-05 浙江日报2023-12-0500007 2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