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普陀:零工“小市场”
激活就业“大民生”

  黄宁璐 章苑静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舟山市普陀区的舟山国际水产城零工市场,只见大屏滚动播放着海鲜分拣、包装等招工信息,三五成群的务工人员或咨询了解、或填写揽活意向,场面热闹非凡。

  “以前,马路边、码头旁,总有一群人挤着看路边的一张张招聘启事。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不仅方便,选择面也更广了。”今年51岁的求职者陈先生一边向工作人员详细表达自己的需求,一边高兴地说。工作人员为陈先生登记信息后,现场推荐了几个适合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值。

  为有效改善以往路边“揽活”环境秩序差、信息匹配低、权益保障难等问题,普陀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向全域海岛乡镇、产业平台拓面延伸的就业增值服务新模式,建成舟山国际水产城零工市场、综合零工市场2家。同时,充分发挥“就业+”的组织优势,一体化设立零工“即时快招”通道,提供就业政策咨询、现场对接洽谈、当日面试到岗等全周期服务;聚焦“零工暖心、用工放心、服务贴心、就业安心、群众省心”的目标,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饮水取用、阅览学习”等常态化服务和“X”项个性化服务,切实为海岛群众构建“家门口”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水产行业临时用工特点比较明显,以往每逢‘金九银十’螃蟹捕捞时期,仅扎蟹工人的每日需求量就多达上千人,老板开出高薪却招不到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今年依托零工市场,实现了人力资源在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匹配、共享、调剂,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舟山国际水产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舟山国际水产城零工市场还不断健全“加工、贮藏、打包、运输、分销”等全流程链条,积极构建“水产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渔农民”“渔业专业合作社+水产码头+渔农民”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持续擦亮辐射全国的“从鱼到‘渔’、从码头到餐桌”的普陀水产品品牌,促进产业链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双提升”。今年舟山国际水产城年交易额预计可达172亿元。

  今年以来,普陀区人社局不断探索,全力打造以主城区零工市场为枢纽、以镇(街道)零工驿站为前端、以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为末梢的“1+N”综合服务矩阵。此外,该局还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方式,做好零工市场实体运营服务。线上,利用“舟小聘”微信小程序“招零工+找零活”两大功能区域,有效推进劳务双方实现24小时“掌上点对点”互通;构建数智化零工市场生态服务体系,建立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两库”,实现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迭代升级。线下通过“进企业、走市场、下社区、入门户”,广泛收集求职信息和各类岗位,实现零工岗位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截至目前,该区通过零工市场累计发布岗位3709个、登记求职人员累计1286人次,达成就业意向人数超400人。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普陀:零工“小市场”
激活就业“大民生”
2023-12-05 浙江日报2023-12-0500004 2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