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查志强 编辑 李雅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坚持创新驱动,锻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着力推动“两个健康”,激发民企活力和信心;引导坚守主业,持续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升级跨越。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组合拳”,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飞跃。
激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三期叠加”“三重冲击”“三重压力”下,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变革期,贸易市场疲软、经济复苏不稳、内生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需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服务提质,积极抢占发展主动权,不断增强整体素质,提升发展质量。
聚力转型升级优结构。始终坚持实业为本,引导民营企业专注主业、追求卓越,聚企成链、建链成群,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建立全生命周期支持机制,加快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分层分类培育“雄鹰企业”“鲲鹏企业”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努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强化典型示范、优化服务供给、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融合应用,加快实现民营企业“从中枢到端”的产业数字化改造。高标准筑基“品字标”浙江制造公共品牌,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聚力创新驱动添动能。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引导民营企业抢占数智新赛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强主体上下功夫,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和前沿技术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推动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面向配套中小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数据等创新要素,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适应民营企业用才灵活性、自主性强等特点,探索柔性引才、异地用才等政策机制,大力支持企业引才引智。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加快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
推动民营经济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民营经济作为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市场主体,构成畅通内外循环的微观基础,对促进创新、活跃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要厚植沃土积极营造民营企业开放发展良好氛围,延展藤蔓助力民营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
赋予“四千精神”新时代内涵。目前有超过60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200多万浙商在海外投资创业,让“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全球各地。要发挥全球浙商优势,鼓励广大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浙商精神,激扬永立潮头、敢为人先、勇争一流、坚韧不拔的精气神,持续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聚力开放提升拓空间。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基于全球视野参与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在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增强浙江韧性。充分挖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参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让民营企业在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市场主体中扮演更重要角色。鼓励民营企业用好规则、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能源、技术、品牌、市场、人才等要素,进一步优化全球布局,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着力打造全球浙商经贸协作网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在全球范围建立技术、品牌、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建立国际化生产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海外孵化器。指导民营企业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挑战,建立防范化解风险协作机制,保护民营经济人士海外人身和财产安全。
打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组合拳
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回应民营企业现实关切,打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全力攻坚突破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着力推动中央“民营经济31条”和我省“民营经济32条”落实落地,聚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创新创造环境,营造重商亲商爱商浓厚氛围。推进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全覆盖信用建设,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轻装上阵、全力发展,续写浙江民营经济新辉煌。
打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发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作用,以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服务需求为导向,在优化提升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通过数字赋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具精准度和穿透力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创、法律、税收等集成服务。加强企业诉求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打造涉企服务“一类事”新场景,推动服务体验、内容、效能、供给等全方位增值,赋能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民营经济形成高质量发展胜势。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确保“非禁即入”,让民间资本敢投、会投、能投。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涉民企舆情跟踪监测,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商业改进、文化创意等的保护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坚持以服务提质强化保障,着力强化财税政策、产业基金、金融保障、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增强民营企业高效平等获取要素的能级,重点破解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土地、用工等供需结构性矛盾。
细化落实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以亲清互促优化环境,制度化规范“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交往。坚持问计于企,健全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加强企业诉求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民营企业行稳致远的发展决心。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