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鄞州区湾底村

探索“低(零)碳”新路径

  张 毅 蔡飞云

  走进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天工路两旁的樟树、桂花树郁郁葱葱,就连墙角也是绿草茵茵,放眼望去,湾底村几乎被绿色“淹没”。这一片片“绿”还连着湾底村的绿色“智慧中枢”——“乡村大脑”,它能实时监测全村“绿色指标”,精准分析预警,助力生产生活更“绿”。

  作为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村,湾底村是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鄞州分局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样本,创新探索出一条以“低零碳”为“径”助力共富的新路径。

  湾底村跟鄞州很多村庄一样,也经历过“成长的烦恼”,村里家家户户散养家禽,污水随意倾倒。随着鄞州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持续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全域垃圾分类等工作,湾底村也加快了生态建设的步伐,将乡村“无废”与“零碳”融合发展,截污纳管、公厕改革等“基础工程”100%覆盖,并且将垃圾分类准确率与《村民自治章程》挂钩,交出了一张生态治理的“高分答卷”,获评国家级生态村,也是鄞州5个省级低(零)碳村(社区)试点之一。

  在湾底村,700多亩的现代农业展示区“天宫庄园”里,400多种植物构建起一个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每天游客如潮,每年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湾底村在分类垃圾箱的基础上打造了宁波首座“碳中和”智能化垃圾房,“无废细胞”“无废旅游”“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实践,树立起一个无废绿色的村庄形象,是鄞州首批5个无废乡村之一。

  生态资源既要“护”,也需“育”。“天宫庄园”安装了智能电力系统,实现精准的数据监测、即时的异常警告以及对环境的持续把控,还引入地源热泵新技术,使室内长期维持所需要的温度,促进农业生产向低碳、高效、节能方向发展。

  湾底村曾算过一笔“低零碳”经济账:该村年碳排放总量约6936吨,碳吸收主要依赖植被树木,目前全村绿色率达到82%,植被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约5985吨,离“零碳”目标很近。此外,鄞州区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区)级绿色碳专项基金,率先制定《鄞州区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五年实施方案》,天宫庄园被列入该区7个碳汇林项目。

  作为鄞州区“四法减排”助力低碳建设的缩影,湾底村一手抓清洁能源布局,比如依托居民住宅、生产基地等,配置1200kWp光伏发电设备,按年光伏最大利用1000小时算,可减排二氧化碳699.69吨,并在区域内推广LED灯和光储路灯等。另一手抓能源托管,比如在游客服务中心、村委会等10个单位开展能源托管试点,对试点单位能源供应、管理、效率状况进行监测、诊断和评价等。

  “现在大家都夸我们是‘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湾底村村民总会这样笑着说。到2022年底,该村村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到12亿元,村集体年可用资金445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25万元,全村1183名股东每人分红2.2万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探索“低(零)碳”新路径 2023-10-05 浙江日报2023-10-0500004 2 2023年10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