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创新科普教育 托起孩子的科学梦

朱 言

  9月18日,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知识,提升他们对浙江海洋空间资源的认识,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理念,浙江开展了“文宣小学海洋科普小课堂”主题活动。本次主题活动以浙江省海洋科学院与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共同编写的海洋好奇心科普系列绘本第一册《你好!新同学》为背景,以现实人物诠释绘本主角的形式展开,广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和欢迎。

  这是浙江省海洋科学院与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共同探索创新“海洋大科普”的系列之一。通过资源互补,创新海洋科学知识传播链,着力将海洋文化生根到孩子心中,讲好“浙江海洋”故事。双方将共同推动“校园科普飞地”建设、教材开发、课程开设等,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是科技和教育之间的一个交叉环节,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

  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十分关注青少年海洋意识的培养,通过打造“实景化+课程化+实践化+浸润式”相结合的“科普进校园”新模式,在教育中做海洋,在海洋中做教育,积极探索“科技+教育”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新路径。

  在此过程中,为了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从“知识输入”向“科创输出”转型,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做了诸多创新:

  机制创新:推动“厚植沃土”与“培育萌芽”进一步结合。为破解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现有场馆困难问题,结合小学新校区建设,首次提出科普“飞地”概念,探索建设海洋领域首个海洋主题小学科普实践综合体。通过打造校园科普“飞地”,让“海洋大科普”在校园落地生根。通过盘活双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和文化共生的大科普环境,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共同体,携手并进实现青少年素质提升,构建了优质资源共享共惠的新样态。

  理念创新:推动“存量知识”与创新“增量科普”进一步融合。建立院校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协作推进从科研到科普,科普到科教,科教到课程的三阶转化模型,集结一批有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青少年群体,共同打造一支具有“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流团队。把青少年带到科学前沿,充分衔接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方法创新:推动以建设1个综合体为中心与同步开展N个科普创新工作的“1+N”进一步耦合。通过建设“蓝泡泡”少年宣讲团,形成“孵化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新形态与新模式,打造融媒体科普传播矩阵;结合“网红产品”开发海洋科普益智游戏等科普作品,丰富科普作品新形态;提高科普服务效能创新,适时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发挥企业自身资源和优势,有效结合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向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和产品。

  科普筑梦,创新未来。通过整合教育、科学、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传播海洋科学知识,推动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崇尚科学、务实创新的文化环境,将海洋文化生根到孩子心中,讲好“海洋”故事。

  同时,浙江海洋科学院还计划以示范项目为窗口向全省推广,以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全民素质为导向,通过场馆共建、教材开发、课程开设,创新海洋科学知识传播链,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赋能教育,推进科普公益与青少年素养的“双向奔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创新科普教育 托起孩子的科学梦 2023-10-03 浙江日报2023-10-0300016 2 2023年10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