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 陆海统筹打造“甬有碧水”金名片
胡静漪 胡 含
“东出大海,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宁波几千年的文明史,承载于四通八达的水文结构。
如今,象山东部诸湾碧波荡漾、白帆点点,东钱湖畔新业态涌现、游人如织……从因水而兴到因水而美,“千万工程”二十载,宁波再续以水之治提升城乡能级的时代篇章。
作为工业强市的宁波,人口密、企业多,怎么啃下治水“硬骨头”?二十年磨一剑,宁波市以“甬有碧水”绘制全域护水新蓝图,以陆海统筹打造美丽海湾新景观,为“千万工程”谋求绿富之路打造水美生态新优势。
清单统管、机制互促
逆势六夺“大禹鼎”
一组数据,感知甬城浩瀚水系。宁波全市共有7515条河道、4606个小微水体,主要河网处于全省水系下游,相比上游区域,治水难度更大;向东坐拥8300余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78公里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为11个设区市之首。
水汽相接、水脉相连,治水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自“千万工程”启动以来,宁波市多部门齐抓共管,持续推进和迭代“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等大课题,实施河道清淤、剿灭劣Ⅴ类水、污水零直排等小专项,在先天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六次捧得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一张张清单,统管全域水网。2022年发布的《宁波市“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制定细化章程,对截污纳管、生态引调水、水生态保护修复等8个专项行动实施清单化管理。
比如截污纳管专项行动,宁波自2016年率先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以来,尤其重视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持续建成污水管网“一张图”。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06.7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44.8公里、老旧市政管网62.3公里。目前累计已有144个镇街完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
针对近岸海域,宁波市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协同,发布《宁波市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去年以来,我们瞄准6大海湾,对全市89条入海河流开展水质监测,梳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清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登记在册的所有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监测、溯源工作,重点入海排污口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
上下游地区争先比拼,让跨区流域“有人管、抢着管”。宁波在全省率先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拿出“真金白银”,设立每年超18亿元的治水奖惩“资金池”,覆盖全市94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166条三江一级支流水质和排水管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去年,宁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国控断面优良率均实现100%;省控断面优良率96.3%,市控断面优良率93.6%,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今年春季,宁波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历史最优,较去年同期提升30.2%,“甬有碧水”已成为宁波推进“千万工程”的“金名片”。
生态修复、产业升级
点燃“美丽经济”新引擎
生态环境治理的背后,是发展模式的转型。“千万工程”“五水共治”推进以来,宁波在水污染治理的基础上,明确国土空间分类管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赋能乡村振兴,以绿色优势点燃富民增收新引擎。
在宁海县,白溪依托治理工程在沿线打造景观节点120余个,发展民宿100家,去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解决20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在奉化区,滕头村在治水后每年可带来游客增量超40万人次,去年经济增收7000万元,在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推进会上入选首批未来乡村名单;在鄞州区,经过规范化管理整治和水域生态系统构建后,东钱湖沿岸先后催生出城杨村、俞塘村、洋山村等网红村落,皆因“一湾碧水”走上致富路。以“绿富同兴”为目标导向,全市范围内不断涌现出“以水为媒”的致富案例,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得以齐头并进。
近年来,治水工作从陆域治理延伸到陆海统筹,海旅经济正在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系统重塑的新动能。
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宁波市科学划定包含滨海盐沼、重要河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等在内的生态保护红线,通过退围还海、退养还滩、建设生态海堤等岸线保护行动,修复受损的滨海生态系统,打造美丽海湾生态优势。
两项涉海产业加快整治转型。作为海洋强市,海水养殖、船舶修造是本地特色产业。宁波推进“科学养殖”,划定限养区和禁养区,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并开展海水网箱绿色改造提升,全市30亩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尾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发布《宁波市船舶修造行业污染整治提升专项整治方案》,对全市船舶修造企业做到“淘汰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关停修造船企业12家,船台数量削减超35%。
清晨,漫步在象山松兰山海滨带,海风拂面,蔚蓝的海面闪着粼粼波光。近年来,象山县依托生态优势,在东部诸湾打造集“山海风光、民俗风情、运动风尚”于一体的“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建成全国最大的滨海数字影城、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上乐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引领带动沿线群众建成民宿1200余家,吸纳就业3.6万余人;建设海洋新材料产业、航天智慧科技城、宁波象保合作区等多个绿色生态产业平台,打造“海上两山”实践基地,构建起一条以生态为本、产业赋能、业态创新、低碳轻活的绿色生态海岸带。
“今年,宁波正分类推进6个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工作,并持续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深化战、巩固提升战。”宁波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陆海统筹,进一步构建系统治水体系,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高质量打造‘五水共治’先行示范高地。”
生态好、水质优,百姓因水得福,走上共富新路,这正是“千万工程”指引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