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版“东南最名邑”
阳明街道 看村不见“村”
陈 醉 章立权
“东南最名邑”,这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笔下诗意无比的余姚城乡。
而今,行走在“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余姚阳明街道,很难察觉出城与乡之间的边界,一幅现代版的“东南最名邑”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村庄里公共杂地早已变成停车场,村民家门口就能泊车;拆桶并点,村庄建起一座座垃圾分类房;曾经标识性的“飞线”落地,消除电路安全隐患;“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打造,村民就近也能享受“文化大餐”……
阳明街道是先贤王阳明的故里,也是余姚智能制造的前沿阵地。但这里城市与乡村并存,有17个行政村、9个社区、2个居委、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分”复杂,使得治理难点特别突出,如何破?
近年来,阳明街道以“千万工程”为主抓手,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推动品质城区与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联动、联建,全域优化功能品质,城乡融合格局不断提升,激活了城与乡互补共进的发展潜能。
城乡之差,曾经差在基础和环境。阳明街道庙弄村就是典型的“城中村”,跟大部分老村一样,天上“蜘蛛网”、地下坑洼路。为改变整体面貌,该村正全力实施梳理式改造项目,按照“整洁、有序、美丽”的改造目标开启“一键美颜”模式。
多年来,阳明街道大刀阔斧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将城中村与城市无缝连接。
一方面,阳明街道紧抓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2022年对富南、富北的几个小区和零星居住点进行改造,实施了房屋建筑立面修缮、公共设施配套改造、绿化重新布局改造、雨污水管分流改造、市政设施配套改造、区间道路重新浇筑等六大工程,改造面积总达34.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余元。在此基础上,今年重点打造富巷未来社区,以“乐养富北·文创未来”为目标,打造社区无界邻里圈、老年友好健康圈、文旅融合创新圈、数治共享服务圈等特色场景,预计总投资约1400万元。
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美丽家园、评比美丽庭院、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实施垃圾分类等行动,不少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宁波市“最洁美村庄”,像西街村、新城市社区还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单位)”。
为推进全域乡村齐步走,阳明街道还将17个行政村打造成3个特色共建单位,制定10个会战项目清单,进行项目化运行、挂图式作战,并且辐射带动周边若干村,将强村示范效应转化为片区集群效应和协同发展红利,推动形成一村带一片、整片齐建强的良好态势,用村域的强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城中村”对于阳明街道来说既是发展的难点,也是创新变革的动力与土壤。阳明街道通过深化“千万工程”,不仅显著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更是围绕人的现代化全面创新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体系结构、政策工具和技术手段,深刻改变了乡村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先行探索形成了现代化道路在乡村基层的实践样本。
西街村叶家自然村村民姜永定留意到村里一片农田地势低洼,排水渠较小,每到汛期,强降雨常常引起农田积水。他立即向村“民情诊所”反映,并得到了村党委、村委会的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迅速落实推进,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民情诊所”是西街村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创新之举。该村筛选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15人为“民情医生”,并聘请法律、文化、科技等各界专业人士为“兼职民情医生”,探索形成“六诊”工作法,直面群众急难、心系百姓期盼,以“关键小事”的有效解决着力实现群众的“最大民生”,走出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子,因此获评全国文明村。
如今,“民情诊所”已在阳明街道推广,该街道还聘请新乡贤为“民情医生”,探索“新乡贤治村”全新模式,吸引新乡贤人才、资金、项目回归。
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胜之要,阳明街道也紧抓产业兴旺这一“牛鼻子”,坚持数智引领、改革赋能,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从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聚力发力,努力绘好高质高效的阳明农业模板,搭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田间自动播种、智能避障、自动掉头转弯等全套自动作业,也因此成功创建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基地、省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等,切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推动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