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为乡村塑形铸魂
泗门镇 全国文明镇育出两个全国文明村
诸 挺 陈 醉
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5个、市级文明村全镇覆盖……
这是首批“全国文明镇”——宁波余姚泗门镇交出的“千万工程”答卷。
“国字号”文明村镇可以说是一个村、一个镇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泗门镇辖16个村、4个社区,该镇接力实施“千万工程”,全力推进泗门镇小城市培育进程,在村级经济上找突破、在村庄品质上找成效、在村庄治理上找实招,尤其注重面子、里子一起抓,把改造传统农村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有机结合起来,将文明村、文化村、民主法治村等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走进泗门镇小路下村,村歌《我的家乡小路下》里唱的“风景”就在眼前徐徐展开:清流绕村,阡陌相连,农舍整洁,村道宽阔,成片新建的“洋楼别墅”,投入300万元资金建起的村级文化公园,娱乐和健身设施齐全,文化礼堂月月有精彩……
小路下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强村”,全村约有企业200余家,75%的村民从事工业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然而,作为浙东沿海典型的“发展先行村”,小路下村也率先遇到了“成长之痛”: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匹配,这道“考题”如何破?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之江大地开启精彩蝶变,也为小路下村指明了发展方向。
“千万工程”推开以来,从改善村容村貌到改水改厕、修路架桥,再到发展产业、完善设施,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不断迭代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小路下村将文明创建贯穿于村庄发展的各项事务中,激活村庄内生动力。
小路下村一些村户门口挂着“十星级文明户”牌匾,特别抢眼。据村民介绍,这是小路下村事关“文明”的最高“荣誉”,每三年评选一次,评比标准包括爱国星、守法星、诚信星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设立的,意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人、户户争做文明事”的乡风文明氛围,以文明乡风浸润人文美,点燃迈向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在小路下村,作为“经济主力军”的民营企业,也成为村庄共建的“生力军”,有企业拿出30万元资金,先后4次邀请有关专家对小路下村进行村庄规划,形成了工业、农业、住宅、综合文教四大区域,使小路下村具备了科学发展的基础;也有企业为村庄建起3个农民休闲公园和一个集休闲、防洪排涝于一体的四塘江人文景观带,并同步开展了村庄绿化、河道保洁等环境整治工作,还对企业污染物和村民生活垃圾进行集体处理。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绿化面积50平方米,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2005年,小路下村获评首批全国文明村,这也是余姚乃至宁波第一个扛回“国字号”文明招牌的村庄。
“文明”也是整个泗门镇的发展底色。该镇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统筹全镇的服务队伍——“我来帮”志愿服务大队,旗下有志愿者队伍40余支,截至目前,已开展大型便民服务志愿活动超3500场,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有一场规模较大的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已成为泗门人的一种习惯。
“千万工程”二十年,是村庄迭代升级、重塑乡村治理机制的二十年。泗门镇的另一个“全国文明村”谢家路村凭此“出圈”。
“村事大家说,干群心连心”。每月10日是谢家路村村民议事日,晚上7时不到,“小板凳”村民说事亭中已坐满了人。一年前,61岁村民陈光义在这里提出建设公共停车场的需求;如今,300平方米的荒地变身标准停车场对外运营,解决了停车难顽疾。
从2008年开始,针对农村工作实际,谢家路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利用“小板凳”做出了大文章,独创“小板凳”群众工作法,真正把“村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群众遇困难需快捷地找“解法”,群众全生命周期事件需高效地寻“章法”,群众有意见建议需迅速谈“看法”等新需求,谢家路村升级打造“小板凳群众工作法2.0版”——“智慧板凳”,通过采取一系列现代化、智慧化、信息化的举措,全面提高村庄“智治”水平。
比如,该村开发村庄大数据系统,一键查询提高办事效率;运用党建智慧平台,搭建219名党员联户指尖驿站,使党群连心更紧密;把4个网格优化为12个网格,事件上报更精细化。通过一键呼叫系统,全域巡逻车可在三五分钟内到达村庄各个角落,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更快捷……
久久为功结硕果。如今的泗门镇将继续沿着“文明”的路子,谱写乡村振兴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