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海宁市周王庙镇:

从“一滴水”看系统之变

  孙诺亚 顾志杰

  海宁市周王庙镇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2∶56.7∶39.1。曾几何时,治水难曾困扰该镇。

  从“一滴水”着手,如何标本兼顾,精准施策?

  政企协同,落实加强雨污分流改造。例如,浙江嘉立恒工具有限公司和海宁瑞丰灯头股份有限公司及时响应镇政府通知,分别投资24.9万元和9.6万元,开展厂房、厨房等环境整改工作。截至今年4月,共计排查园区内企业57家,落实整改雨污分流系统建设类型问题12个。同时,为实现“污水零直排”建设长效管理效果,重点深化长效管理机制创新,责任转移协调机制应运而生。

  硬件提档,高效提升河道水质工作。何马闸港水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1万吨/日超磁净化处理站项目,净化处理河水旁道,改善河道水质设施,并在园区河道设置生态浮岛及曝气设施。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排查市政雨污管网约21.36公里。同时,强化“河长制”建设,将河道水质纳入长期运维标准,从河道养护队伍建设、执法管理等多角度健全长效管理体系。

  此外,为杜绝河道蓝藻暴发,还原水清草茂的自然本色,周王庙镇启动碧水绕村工程。该工程主要通过构建“水下森林”提高河道溶解氧等措施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河道消解能力和透明度,使水体透明度总体达到0.8米以上,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

  周王庙的农村人口占比95%以上,稻田退水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农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此,在长春村,施工单位克服困难,在确保水稻正常播种的前提下,两个月内实现约500亩稻田的退水。据悉,该项目投资额约170万元,作为海宁市首个稻田退水“零直排”全封闭模式项目,农田退水经沉泥池初滤排入生态拦截沟渠,经过多重降污处理,最终重新被灌溉泵站循环利用于灌溉农田。

  环境就是生产力。今年以来,周王庙镇围绕环境整治的大文章,以“一滴水”为突破口,在工业园区治水、碧水行动和稻田退水三方面重点发力,书写治水的系统之变。2022年,在工业治水方面,全面整治工业区内部分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初期雨水管理不到位问题;在碧水行动中,全镇河道整治工程总投资897.76万元,共涉及8条河道、6.233公里,水域面积72680平方米。以三标段之一的胡家木桥港项目为例,设计上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水域内稳定完善的水生态自净系统,恢复景观水体生物多样性,与沿河村民共享生态环境提升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周王庙镇深入践行“生态立镇”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同时加快全产业链培育,以乡村制度创新引领,积极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基地。自2015年创造性地总结出“党建统领·四共四筹”的“美生富民”乡村治理典型模式以来,先后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美丽乡村精品点等,带领强村富民不断迈上新台阶。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周王庙镇副镇长张鑫彝介绍,“周王庙镇作为海宁皮革第一镇,我们选择了从‘治水’做起,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核心,用水滴石穿的行动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下一步,该镇将以工程治水和环境治水为两大抓手,进一步推进水质提升,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海宁经验。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从“一滴水”看系统之变 2023-08-17 浙江日报2023-08-1700027 2 2023年08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