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舟山

汇聚点点“希望之光” 照亮海岛奔富之路

何伊伲 葛生琰

  近日,看着自家试养的牡蛎新品种长势喜人,嵊泗养殖户徐城波乐开了花。

  养殖业是嵊泗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去年该县海水养殖总面积2.41万亩,养殖产量22.73万吨,其中贻贝养殖面积就占了2.19万亩,产量22.38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98%。

  “养殖品种单一、其他高价值的养殖品种推广率低,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嵊泗养殖业的发展。”嵊泗县水产养殖服务中心主任顾忠旗坦言,近年来,嵊泗先后拓展了包括牡蛎、南美白对虾、海马等新品种养殖,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整体规模都还不大。

  去年以来,嵊泗县依托浙江省“希望之光”工程,对接由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领衔的人才帮扶团,对口帮扶海水养殖产业。

  通过制定三年帮扶方案等举措,这支队伍以服务贻贝产业为基础,向大黄鱼、牡蛎等其他养殖品种拓展,结合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和共建海洋科技研究所等工作展开全方位帮扶,有效破解当前养殖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为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人才保障。

  “新试养的牡蛎成活率很高,长势也非常好,普遍已经长到了5到6厘米的个头。”徐城波介绍,人才帮扶团前期调研排摸、详细了解了牡蛎养殖的情况,随后指出了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试养熊本牡蛎的对策。随着这一新品种在嵊泗范围内推广养殖,目前熊本牡蛎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在全省首次取得技术突破,成功培育出苗种5万粒。

  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养殖业的帮扶探索。人才帮扶团在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开展了水质检测、浮游生物鉴定、贻贝生理参数分析等服务工作;对花鸟岛、绿华岛的厚壳贻贝选育苗种进行抗逆性状的评估,选育群体的抗逆性状得到了显著提高;与嵊泗县经信局等部门开展贻贝预制菜加工及产品开发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及相关规划。

  帮扶工作有效推进,嵊泗县东海贻贝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成功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与宁波大学联合培养嵊泗县首位企业博士后,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进企长驻调研帮扶,共同围绕贻贝良种选育开展研究;嵊泗县景晟贻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省水产学会嵊泗服务站,实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突破。科技小院等其他科技帮扶组织陆续成立,帮助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养殖机械化、创新智能化。

  为保障这支帮扶团的落地,嵊泗县还建立人才帮扶团工作专班,并在城区打造人才帮扶驿站。据悉,去年,嵊泗全年实现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8.3%,鱼类产量增长0.2%、虾类产量增长4.5%、头足类产量增长7.7%。


浙江日报 今日舟山 00019 汇聚点点“希望之光” 照亮海岛奔富之路 2023-07-27 浙江日报2023-07-2700004 2 2023年07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