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科技特派员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本报记者 陈宁 见习记者 林晓晖 涂佳煜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征程上,科技创新激发起强劲动能,激荡起万千乡村的精彩蝶变。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科技特派员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后,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豪情满怀。他们表示,站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要深刻认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积极贡献力量”的殷切期待,把更多成果“种”在浙江大地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进风貌,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20年来,三门已实现科技特派员在各乡镇(街道)的全覆盖。目前,共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7人和市级科技特派员9人活跃在基层一线,他们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不断寻找农民增收、产业转型的密码。
“科技特派员是乡村振兴的领航员。多年来,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沉到山区,助力种植养殖产业领‘鲜’出圈,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舒军表示,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做深强农兴农大文章,持续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作用,为广大科技特派员安心扎根三门、服务三农营造良好氛围,化解农业人才之困,助推农村产业之兴,拓展农民富裕之路。
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后,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感动万分。“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们更有信心把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做得更好。”他说。十多年来,他作为科技特派员行走在磐安的田间地头,开发了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技术,让铁皮石斛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小仙草”;又带领团队接下磐安百亿级黄精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在斯金平看来,科技特派员制度搭建起企业、产业、社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在基层能够发现更多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他们来出题,我们来解题,让科研更接地气,服务也更有方向。”他说,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的崭新起点,如何探索一条以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农村发展之路成为新的命题。下一步,团队将坚持“三产带动二产、二产促进一产”的产业化发展理念,最大程度发挥磐安药材市场潜力,让这些“仙草”贯穿全产业链,推动它们走向全国。
20年来,手脚沾满泥土的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兄弟的贴心人。他们用智慧与汗水,换来了山乡巨变。
“要真正带动农民致富,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让技术在乡村生根发芽。”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蔡为明在反复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后感慨道,多年的特派员工作,已经把他和广大农民紧紧连在了一起。作为我省首批团队科技特派员,他带领“科技特派团”在武义建起了一所集科研开发、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于一体的食用菌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十多年来,累计开展培训指导100余期次,培训指导农民7600余人次,被称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接过接力棒的新生代科技特派员更要俯得下身子,跟得上产业发展的节奏。”蔡为明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加紧开展育种及相关技术研发攻关工作,同时分析掌握当地产业的发展趋势,让科技创新更好地引领产业发展。
在开化县大溪边乡,一片片颗粒饱满的红高粱是科技特派员为这座山区县送来的致富“法宝”。在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连续6年的技术支持下,2022年全乡红高粱产业产值突破7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成为省级红高粱特色农业强镇。“每位村民都对科技特派员充满感激。” 开化县大溪边乡党委书记叶卫剑说,该乡村民以老年群体为主,高粱产业的发展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再就业,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我们一定深刻领会学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用好、服务好科技特派员,激发他们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的创新活力。”叶卫剑表示,下一步,大溪边乡将与科技特派员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多途径合作培养本土人才,深入实施高粱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在一线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做好后勤保障,把大溪边乡打造成科技特派员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