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2

“舍我其谁”的时代答卷

——浙江20年来多措并举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不久前,全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大会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成为全球先进制造新支点、智能制造先行者、创新驱动新典范、绿色发展标杆地。

  犹记得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出了“如果我们不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那么舍我其谁呢?”的时代之问,并把“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写入引领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20年来,浙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紧扣产业变革脉搏,将答卷越写越精彩。

  腾出发展空间

  发展先进制造业,必然要求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资源小省浙江而言尤其如此。

  早在本世纪初,面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成长中的烦恼”,习近平同志便提出了“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两只鸟论”,指导浙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粗放、低端、污染的落后产能,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多年来,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产业集约化、高度化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

  2017年,绍兴作为全省唯一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全面启动了产业“跨域整合”——将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分别整体搬迁集聚到柯桥区、上虞区,越城区则利用腾挪出来的空间集中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实现‘跨域整合’,要突破行政区划和制度壁垒,还要做通区县和企业的思想工作,更要谋划好后续的产业布局。”绍兴经信局副局长俞灵燕说,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快完善柯桥、上虞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倒逼化工、印染企业通过腾挪实现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引进中芯、长电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和一系列重大项目落户越城,激发产业的“虹吸效应”。

  事实证明,这步棋下对了。2019年5月,建设绍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入选全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项目50个,协议投资约917亿元,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近百家;2022年平台产值达到501.4亿元,有望在未来实现“千亩千亿”。

  锻造创新引擎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把握“先进”二字。而要时刻保持“先进”,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浙江突出两链融合强创新、深化数实融合强动能,持续引育科技型企业,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块高纯多晶硅,经过开方、切片、制绒、丝网印刷、检测分级等多道复杂工序,变成了片厚约0.15毫米的光伏电池片。去年,围绕这样一枚小小的电池片,义乌光伏规上工业实现了近900亿元的产值,超过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一半。

  据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杨林森回忆,2014年,线上电商的兴起给义乌传统商贸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贸工联动创造新的增长点摆上了议事日程,而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能光伏产业无疑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先是“以商招商”,发动义乌商人回乡创业,再是“基金招商”,如今演变成了“全产业链招商”。

  “我们第一时间锁定链主型企业‘招大引强’,把产业全球排名前列的6家企业都招引到了经开区,”杨林森说,“它们的加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还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和创新要素自动集聚。”目前,光伏辅材料、配件企业接续入驻,实现了光伏产业上下游全贯通。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耦合器”。梯度培育企业强主体,既要瞄准“世界一流”打造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也要瞄准“国际先进”培育单项冠军,瞄准“专精特新”提升中小企业。

  2020年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22年入选世界浙商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30强(唯一中小企业)……走进坐落于绍兴袍江新区的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难以想象,这家不大的企业竟拥有一连串闪闪发光的头衔。凭借着自主研发的光芯片、光器件及光模块和调测设备等产品,企业成功攻克了光通信产业链的一些“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只要找准发力点,中小企业不仅大有可为,还能成为产业链创新链延链强链补链的生力军。中科通信创始人兼总经理王苗庆介绍道,今年下半年,企业将正式进驻占地面积3.5万多平方米的新园区,预计产能将提高4-5倍。今日之“雏鹰”,何尝不能成为明日之“雄鹰”?

  壮大产业集群

  当前,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立柱”。今年2月,浙江公布了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名单,绍兴市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义乌市智能光伏产业集群等纷纷入选。

  一个重大项目,往往能激活产业集群。2020年,晶澳太阳能“年产10GW高效电池+10GW高效组件”这一百亿级光伏项目落地义乌。项目签约后,仅用142天就建成了业界最大的单体组件智能制造车间,当年实现产值4亿元,刷新了行业纪录。

  项目和企业纷至沓来,得益于营商环境的吸引力。不靠海、不沿边的义乌,向西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与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向东沿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与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相连,货物进入义乌“第六港区”,即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这大大降低了光伏板的物流运输成本。”晶澳科技义乌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杨广伟说。去年,义乌晶澳的产值和营收双双突破200亿元。

  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国家级领军人才,王苗庆现身说法:“有时候不是愁资金、愁销路,而是愁没有懂市场需求、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愁没有稳定的团队。”为此,中科通信充分运用绍兴“双聘制”“揭榜挂帅制”等人才政策,同时探索建立了“专家工作站”,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

  从块状特色产业转向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新的征程上,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浙江日报 理论2 00007 “舍我其谁”的时代答卷 2023-06-26 浙江日报2023-06-2600005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