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虞 阳
“羽毛扇在我们湖州本地也称‘鸟毛扇’,它是用鸟的羽毛做成的,质软风柔、毛片平薄,一把羽扇的制作需要经过采羽、选羽、刷羽、染羽、造柄等36道工序。”日前,在湖州市吴兴区湖东街道怡和家园社区,羽扇非遗传承人、银领驿站达人甄元友师傅正在展示近1800年历史的湖州羽扇制作过程,娓娓道来一个个关于羽毛扇的故事和湖州的故事。
湖州羽毛扇自古以来便与苏州的团扇、杭州的折扇并誉为中国三大名扇。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年代,一把轻巧的羽毛扇便是最好的纳凉工具。如今,羽毛扇在不少人的记忆中渐成历史,但对今年73岁的甄元友来说,这却是他不可或缺的“伙伴”。
“做好手艺需要耐得住性子,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马虎不得。”活动现场,大伙儿边听边跟着甄师傅制作手里的羽毛扇,打竹销、插扇柄、排扇。“制作好的羽毛扇将以义卖的形式进行出售,义卖所得的善款将用于低收入群体的帮助,让传统技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焕发新活力。”怡和家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秦文涛说道。
甄元友与羽毛扇的“缘分”始于上世纪70年代,铁道兵转业后,他双臂有伤不能干重活,便来到当时位于劳动路的湖州羽毛扇厂学习制作羽毛扇。“当时厂子里请了很多老师傅,都是本地做了一辈子扇子的,我跟着师傅严金阳前前后后学了十几年。”甄师傅回忆道,从当年的学徒到如今的非遗技艺后继人,羽扇轻摇之间,30多年光阴悄然流过。
学习制作羽毛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费时费力、工序复杂……这是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原因。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甄元友,也在为这项几千年技艺的传承而发愁。
近年来,湖东街道积极盘活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探索“统战+非遗”工作新路径,发挥统战资源优势,用好辖区羽毛扇制作等非遗文化,发挥非遗文化传承人这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专业优势,推进非遗传承与统战工作融合发展,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助力共同富裕。
接下来,湖东街道将依托统战之家、“石榴红家园”等阵地搭建非遗文化传播平台,加大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力度,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促进非遗文化与市场接轨,振兴传统技艺,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化创意为效益,带动产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