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连续51次参加世界卫生大会

国际合作是中国不变的选择

  5月21日至30日,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

  中国派出的代表团甫一亮相日内瓦湖畔,就在多个公开场合密集发声,吸引了全球目光。特别是多位成员反复提到了两个观点:一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二是国际合作始终是中国不变的选择。

  这两个观点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守护人类健康是一件需要全球合力的大事,不分国界,不论贫富,不分长幼。

  一直以来,中国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意义非凡的半世纪

  1972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之后,从1973年起连续51次派团出席世界卫生大会。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步入新台阶,中国更有底气站在这个世界级的大会上,提出“中国主张”,传递“中国声音”,亮出“中国成绩”。

  本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忙碌的“中国身影”不断发声——“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建设”是本次世卫大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在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推动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大会副主席、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在媒体吹风会上拿出了最新成绩: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这些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留下生动印记。那么,为什么每届大会中国的亮相都备受关注?

  一是中国走出了一条不一般的健康道路。比如,上世纪60年代,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一大批“赤脚医生”为数亿农民提供了最基础的医疗服务,这种模式启发并推动了全球初级卫生保健运动发展;再比如,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提升,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显著提升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健康福祉;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二是中国所走的道路,获得了世界级的认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等方面迅速迈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世卫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也曾评价,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中国遇到的挑战与克服挑战的经验,将比来自高收入国家的经验更贴切”。

  从青蒿素到新冠病毒疫苗

  三年疫情,让人类更加明白,公共卫生安全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需要各国携手应对。面对共性难题,如何携手也是一份问卷。

  新冠疫情暂时阻隔了物理距离,但是中国从未停止“走出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接续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

  很多人在疫情后才明白“驰援”的意义,但在中国,向海外提供医疗援助是一项持久而光荣的事业。过去的60年里,我们以阿尔及利亚为起点,向遍布全球的76个国家和地区共派遣援外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极大提高了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当地医疗人员10万余人,他们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与世界携手的进程中,传统医学更是分量不轻的角色。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组织合作的重要领域。

  说到中医,我们又不禁回想起上世纪60年代,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被提上日程。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从启动研发到获得诺奖认可,青蒿素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这期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它成功挽救了全球数千万名疟疾患者的生命,加速了全球疟疾控制和消除的进程。

  中国的探索,一再实证:解决人类共性的卫生健康难题不分地域、不分彼此。这也是这个走过76年的世界级大会留给世人的启迪。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国际合作是中国不变的选择 2023-05-29 25792901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