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组建专班赶赴工业区和村庄——
“政务服务车”上门,办事更便捷
本报记者 杨群 共享联盟·三门 章雪瑶
作为山区26县之一,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三门县政务服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三门推出“政务服务车”,组建企业审批专班,多个部门组团上门服务,让企业一次办好项目审批流程,针对一些跨部门的难题还可以在车上召开联席会议,现场出具审批意见,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三门“政务服务车”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定时定点、提前预约等方式,召集相关事项办理人员进企业、到镇村,改“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
日前,我们跟着三门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党工委委员蒋肖猛一行人,踏上了这辆神奇的大客车,体验这支团队如何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服务送进工地
为企业办理水保登记
“人都到齐了吗?设备都搬上来,赶紧出发!”早上8时30分,我们一到三门县行政服务中心,就看到这辆“政务服务车”,车身两面海报格外显眼。车里另有乾坤,在横向摆放的办公桌上,根据不同的业务范畴、服务对象,放置不同的设备,完成从出生到死亡“个人全生命周期”以及从开办到注销的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大家忙着往车上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一上车,我们看到车里已有20余名“乘客”,他们来自县自规局、发改、住建局等各部门,还有一些熟悉情况的乡贤、老干部等。“需求不同,‘政务服务车’搭载的乘客也不同。比如开展便民服务的,就召集民政、卫健等部门;进企业的,则侧重发改、建设等部门。”蒋肖猛说。
出发后,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祁炳森给我发放了一个“政务管家”铭牌,佩戴在胸口上,我正式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分子。这次要服务4家企业,都位于浦坝港镇上的沿海工业区,主要就是帮助企业梳理投资项目审批链,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一个多小时后,工程车渐渐多了起来,我们来到了工业城。“虽然现在讲‘不用跑’,但没有面对面沟通,我们还是心里没底。”浙江凯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闫慧玲拎了一大袋资料上车,看来准备很充分。
“先把水保登记办了。”县水利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陈力铭示意我坐到电脑前去办理。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0套新能源汽车光学模具及年产500万件新能源汽车光学元件项目,计划今年开工。没有水保登记,就办不了施工许可证。我在电脑上登录“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下一步要怎么做?这个要填什么数据?”整个填写过程中,我不停向陈力铭提问。在他指导下,我用了10分钟,顺利填写项目情况、上传审批资料、线上提交登记、打印盖公章。“真的很方便!”我感叹。陈力铭解释,这是简化流程后的成果。“由于沿海工业城已经完成了区域水保审批,这个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工业企业,都会实行降等审批,现场就能办结,不用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陈力铭说。
随后,同样在政务服务网上,我还为闫慧玲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网络又卡住了。”我说道。在当天的服务过程中,车上网络信号时强时弱,这也是每次出车时工作人员“最大的烦恼”。
政务服务车半个月出动一次,往哪里发车?载什么人?据蒋肖猛介绍,首先他们依靠分布在县级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工办、市场监管所、便民服务中心等“营商环境前哨站”的56名联络员队伍以及“万名干部助万企”“投资项目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等多个助企帮扶平台,事前征集企业需求,然后再统筹审批部门,通知企业准备材料,最后出车统一集中办理。
除了开展审批服务,他们还会帮助解决招工难、融资难、历史遗留问题等,办理工伤鉴定、门牌证等。截至目前,共出动政务服务车36次,入企76家,为工业园区及企业办理各类证件2000余件次,为企业现场解决困难近700个。
探访集镇小店
给个体户办营业执照
下午1时许,艳阳高照,我们一行人离开工业园区,赶往集镇区。在热闹的街上,个体户余小宾就站在店门口,等待办理营业执照。
我和随行的市场监管局几名同志一起走进店里,前后检查了一遍。小店面积不大,空无一物。在营业执照办理之前,商户要确保没有提前装修店面,否则出现不合规行为,还要返工耗时耗力。“他今天办理营业执照,不需要带材料吗?”我看着两手空空的余小宾,感觉有些疑惑。“凭着一张身份证,就能完成申报和实名核验,非常方便。”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组综合受理员陈玲玲告诉我。
有了之前帮企业办理审批文件的经验,这次帮助余小宾办理营业执照,我心里也有了一点底气。根据事先向陈玲玲请教的操作流程,我快速登录浙里办,点进“我要办企业”,首先进行店名查重。“三门已经有一家名叫‘秋宇’的餐饮店了,不能重复用。”我告诉余小宾,要改一下店名。“那就改成‘秋雨’。”稍后,余小宾告诉我,其实那一家餐饮店也是他的,就开在县城里。
依托浙江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整个办理流程十分顺畅。“店面面积多大?做外卖吗,售卖生食吗?”我一边问,一边快速输入经营者个人信息、经营场所、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信息,20多分钟后,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出炉,我兴奋地把它交到了余小宾手里,并祝贺他新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边上的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将经营餐饮店的后续注意事项逐一告知。
看着余小宾脸上的笑容,祁炳森对我说,每次出车他们都希望能服务到群众的心坎里。我十分感同身受,一天下来,看到服务对象带着成果满意离去,成就感油然而生。
除了会接“散客”,“政务服务车”还接待“团队业务”。三门是海水养殖大县,去年底,海润街道“营商环境前哨点”发现涛头村、园里村不少村民需要办理养殖类营业执照,“政务服务车”立马开进了养殖塘边,为12户养殖户集中办理养殖营业执照,并趁机邀请了养殖专家科普海水养殖相关知识。
文化礼堂摆摊
村口给老人办老年证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三角塘村,在文化礼堂门口摆起了摊,令不少人驻足围观。
“摊位”一摆出来,“生意”还挺不错。不少老人呼朋引伴,一会儿就围上来不少人。90岁村民王正松和老伴儿听说在村里就能补办老年证,立马从家里赶了过来,高兴地说:“办了老年证,坐公交车免费,之前不小心丢了我还正发愁呢,没想到你们就来村里办了。”
“您坐着,我们给您办,一会儿就好。”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综合组综合受理员邵潇鸿示意我来为老人服务,登录“浙里康养”老年人优待应用场景,输入个人信息,按下打印,只听制证机滋滋作响,几秒钟一张崭新的老年证就新鲜出炉了。
我看着邵潇鸿手里拿着一叠新卡,问:“这有多少张卡?”邵潇鸿说:“这次拿了200多张。每次去偏远山村办老年证,老人们都特别热情,这些卡片应该能办完。”
为了避免偏远山乡村民来回奔波,依托乡镇(街道)网格员、便民服务中心等前哨点收集服务需求,沿着盘山公路,“政务服务车”一天最多跑过6个村,为群众现场办理80%以上的县域政务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已经服务村庄54个,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2400余人次。
下午5时许,“政务服务车”从浦坝港镇开始驶回县城,回程路上还要再完成今天的最后一个订单——为卧病在床的80岁陈阿公补办身份证。陈阿公长期卧病在床,半个月前,家人想为其办理一张残疾证,但因找不到身份证而搁浅。当天,听三角塘村的人说政务服务车上门服务,立马联系工作人员,请求帮助。
“只要需要服务,哪个村我们都会去。”祁炳森说,通过村民口口相传,在一个村服务,周边村庄都会知晓,有需要服务的,“政务服务车”团队尽心尽力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