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汤屋”何去何从,民声里面寻答案
逯海涛
杭州西湖景区满觉陇村有一座建筑,因酷似电影《千与千寻》里的汤屋而成为“网红”,近年来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2022年11月,相关部门对“汤屋”中涉嫌违法建(构)筑物予以没收处理并公示,让这座“网红”建筑再次受到公众关注。如何兼顾西湖龙井茶地保护和游客打卡的需求?针对网友比较关心的“汤屋”何去何从的问题,西湖街道表示将提出一个周全的方案。
“汤屋”身处西湖景区,拆还是留?怎么留?接下来何去何从?都不是简单的单选题,必须慎之又慎。根据《杭州市市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针对违法建筑的处置,有拆除、延缓拆除和没收等方式。由于“汤屋”建筑结构特殊,目前无法在不损伤其合法部分的前提下对违法部分进行拆除,因此采取没收的处罚方式。尽管“汤屋”有部分属于违建,但是最终还是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完整保留了下来。对于关心其命运的网友来说,悬着的心可以放下来了。
这座充满童话风格的木屋,为何在网络上有这么高的话题度,乃至其热度在有的社交媒体上甚至超过了西湖传统景点?这一是因为它的造型拙朴又充满异趣。在青翠起伏的茶园里,兀然矗立着这样一座楼台,像极了童话里的场景,对于热衷于“打卡”等新文旅消费习惯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野生”景点充满了吸引力。所以,要求保留下来的呼声很高。二是因为背靠西湖景区这个大IP。同样属于西湖景区的梅家坞茶园,一棵号称“最孤独的树”也突然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团宠”。
要回答好上述棘手问题,不妨先在民声中寻找答案。虽然此事涉及网络舆情、西湖景区、政策法规等敏感因素,但是相关部门在整件事情的处理中,基本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之所以能够有此结果,是因为相关部门做到了三点:严格遵守法律,积极听取民声,平衡各方权益。
再火再红,“违建”二字是跨不过去的红线。如果一拆了之,操作上虽简单,但是这栋楼原本合法的部分也将受到损害。同时,可以预料到网友的情绪反弹会有多大。目前看来,相关部门处理得不错。因为搞出违建的人是承租人,并不是房子的所有人,所以对违建部分予以没收,可以说合情合理合法。在处罚措施作出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公示。从公示结果看,并未收到书面异议,可见公众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是认可的。而在违建部分被没收后,再让相关街道拿出后续具体运营方案,这样做既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惩处,又顺应了网友的意愿,让“野生”景点有了转正的可能。
毋庸讳言,在不少公共事务的处理中,千头万绪、利益交织,还可能隐藏着矛盾的“暗礁”。在合法的前提之下,也要尽量合情合理。广泛听取民声、积极回应关切,正是处理好公共事务的不二法门。要把民声落实到民生中去,实现民声与民生同频共振。围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涉及面广、惠及面大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此才能让各利益攸关方心服口服。
目前,我省开展的“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来、解决困难去,真心实意为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正体现了这样的思路打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助力民生政策行稳致远,更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