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拜岁

  拜岁是春节的重要活动,我的家乡,每到正月初四上午,拜岁大军蜂拥而出,无论晴雨,路上熙熙攘攘,宛如春潮涌动。而这一活动几乎要霸占大半个月。

  拜岁与拜年相联系。拜年的外延更宽泛些,包括了祀神、祭祖、尊长和亲友。拜岁是指人们之间祝贺新禧,也有一说包括了对岁神的祭拜。拜岁又是指晚辈向长辈磕头、跪拜;亲属之间的互贺新春;单位中、邻里间、朋友们的新年祝福。这里说的拜岁,是亲戚之间的新年拜贺。

  关于它的起源,有说是上古人类与“年兽”智斗而生发的;有说“岁首朝贺,古已有之,秦汉以来,乃大盛”;有说是唐太宗为了调和程咬金和尉迟恭的矛盾,遂倡导新年互拜,开了一代新风。《四民月令》就有东汉年间过年人们谒贺君、师、故将军、宗人父兄、友亲、乡党耆老的记载,正日,人们整肃新衣,燃烛焚香,陈牲设醴,先是祀拜天地祭祖宗,接着卑幼向尊长磕头跪叩,举觞称寿。这些都说明这一传统,源远流长。

  在东海滨畔温黄平原南端的水网泽国,人们世代生活在这仄促的空间,建立的各种姻缘关系,盘根错节,参差披拂,有如这里的河流纵横交织,弯弯绕绕;而亲戚之间经年建立起来深情厚谊有如这条条碧水敦实厚重、清澈澄明。

  小时候春节拜岁的情景犹在眼前,时至今日,这一风尚的魅力犹存,就像这里的大地河流。

  这里的拜岁有许多讲究。拜和被拜者须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女婿对岳父、外甥对娘舅的拜岁必须要拜谒在先;而长辈在受拜后则要“回岁”。拜岁的时间一般在初四至正月半。亲戚少的几天就拜完了,多的要拜到十五之后。

  物质贫乏时代,拜岁的礼物也简单。包头是不可或缺的了。包头用黄色的“粗纸”包折成下宽上狭梯形的平顶的包裹,其上贴一个红纸条,显得美观大方又端庄。这小小的包头包裹着我们对一个时代的眷恋。包头里一般放桂圆荔枝干,也有的放红枣黑枣,有的买不起这些就放番薯干,也有小孩好奇,会偷偷打开,偷了点东西吃了,然后又把它包回。

  正月里各家各户都会尽其所能招待拜岁客。如果是“新客”,必定要八大碗,全鸡全鸭、鱼肉虾蟹等一个也不能少。零星的客人光临,则烫一碗糕,炒一碗面也可。毕竟拜岁在于互相沟通,互相祝愿,吃是第二位的。

  一年,我大娘舅家的表哥来拜岁,母亲烫了年糕招待。吃到半碗时,室外本来下着大雪,突然狂风呼啸,把我家稻杆亭打翻了,表兄放下筷子,冲到那里,把散乱的稻杆逐一叠回去,我和母亲在下面递,表兄在上面堆,堆好后又回来吃那半碗早已凉了的年糕。这一情景恍如昨日。

  最使人难忘的是拜岁夜宿亲戚家。尽管当时住宿条件很差,路途很近,也要留宿,这是最使人感到温馨的。

  拜岁,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有一大乐处就是获得“拜岁钿”。据说可以祛邪避祸,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后,主妇会将“拜岁钿”塞给小客人,少则一二元,多则三五元。难忘那年去姐姐家拜岁,竟得到了22.5元的“拜岁钿”,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

  15岁那年,我去姐夫家做新舅。初四姐姐姐夫来拜岁,初五父亲带着我去“回岁”。一路沿着河坎走,左转右弯,手提包头、水果、甘蔗等礼物。到了后,姐姐在她婆婆的陪伴下送鸡蛋酒,而鸡蛋有六个之多。中饭,他家的宾客都来作陪,我父亲自然坐于“C位”,客朋频频点箸“吃了,吃了”,十分客气。我胃口大,想多吃,父亲眼睛的余光在扫着我,意即不要多吃、不能失态。我也只好装客气,吃了两个钟头,仍觉肚子是空的。晚上吃“暖锅”,我也只能坐在大人堆里,似吃非吃,似饱非饱。

  掌灯时分,是我这个新舅跪拜长辈的时刻了。姐姐的公婆在灶前,在婆婆面前摊了围裙,我“扑通”跪地,一连三下。婆婆连声说“千岁长寿,千岁长寿!”,“拜岁钿”照常不少。接着,姐姐的二叔公婆、三叔公婆都依次跪拜过,赚了许多个“千岁长寿”。次日早上去隔了好几幢大院的小叔公家,公婆们也受了跪拜。

  这一拜,是隆重的、庄严的,为这份亲情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小叔公今年已届九十,我父亲也已九十五,他们还约定要来村里看新造的房子。这是一次难忘的跪拜,也是一次跨越世纪的深情约定。

  拜岁是亲戚之间的真情祝福,是一种世代相承的优良传统和公序良俗。随着时代的变迁,拜岁的方式在不断演进,但万变不离其宗,为的是传递一种真情。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奔走四方,但不能忘记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亲情,不要在日常忙碌中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拜岁 2023-01-24 浙江日报2023-01-2400005 2 2023年01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