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法治化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本报记者 吴晔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如何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全面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其中法治化尤为关键,只有将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的措施法治化,才可以给予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以长期的稳定性预期。黄群慧建议,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应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退出机制。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样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直跟踪研究浙江的民营经济,2021年5月还与温州市达成战略合作,在温州设立民营经济研究基地,编写“‘两个健康’蓝皮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浙江而言,重点在于完善鼓励竞争和创新的市场机制:对标国际标准提升金融体系全球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分级分类放开服务业准入限制,健全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二是以法治化导向的“放管服”改革为核心,推动政府服务提质增效。完善的公平竞争市场体系,并不是不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提升政府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虽然作为公平竞争市场的重要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全国各地已基本建立,但调查表明,还存在着审查覆盖面窄、审查质量不高等问题。浙江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对于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进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认为是新一轮法治化导向的“放管服”改革。
三是以“数据赋能”为牵引,强化涉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综合动态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通过多部门协同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务数据的流通、应用,优化数据管理模式。其次是通过规范的数据开放接口,促进决策部门和智库参与市场主体综合动态监测。再是通过多维指标体系相互验证准确性,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同时,也要注意坚持包容审慎的监测态度,尤其对新的市场主体、新经济业态,要给予一些预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