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对口帮扶凉山昭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振兴,让三河村有鱼更有“渔”
应 磊 孙志鹏 应雨航
接续发展,防止对口帮扶地区群众返贫……眼下,这是宁波余姚对口帮扶地区四川凉山昭觉县的头等大事。在宁波对口帮扶四川凉山一年多之后,笔者来到余姚对口帮扶的凉山昭觉县三河村,看到当地不少村民或养牛或种大棚蔬菜,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这几天,三河村村民吉斯有色一口气买了40头西门塔尔牛进行育肥。让他底气十足的是,余姚“雁阵工程”给予他们村300万元的专项支持资金。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带着他们,一起做大西门塔尔牛养殖产业。对口帮扶昭觉县一年来,余姚陆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2亿元,用于实施“雁阵工程”等项目。
找到当地百姓干得了又愿意干的产业,是对口帮扶的第一步。为此,来自余姚的挂职干部,昭觉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明明和同事在三河村挨家挨户走访。他发现,养牛、养猪一直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但因为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于是,他们决定投入资金扶持带头人,扶持有养殖经验的洛古有格作为领头雁,培养、帮扶村里有一定基础的养殖户扩大规模。
有了资金支持,不少村民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养殖西门塔尔牛。挂职干部和洛古有格为他们量身定制养殖方案。此外,他们还帮着对接销路,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通过东西部协作,三河村的牛将以订单式输出,卖到宁波等东部地区。”赵明明说。如今,三河村的西门塔尔牛养殖产业正加快形成规模,养殖农户已从最开始的12户增加到现在的168户,每户每年收入平均增加2500元。
三河村的养牛产业,是宁波产业协作的一个缩影。除了养殖业,余姚也加快其他产业项目的布局——在涪昭农业产业园,安排1450万元共建300亩蔬菜大棚和包装车间;投资100多万元新建物流仓储运营车间,发展“两地仓”贸易;在四开镇梭梭拉打村,修建兔笼发展兔子养殖项目。
产业逐渐壮大,三河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如今,走进搬迁后的三河村,俨然是一个景区,几十幢彝族特色浓郁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面硬化、窗明几净。
“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避免返贫的根本之策。”宁波驻凉山工作队队长陈坚军介绍,宁波安排协作资金13亿元,围绕劳务、人才、教育、医疗、消费、产业、农文旅等多领域实施协作项目377个,其中一半以上的协作资金用于实施产业项目,累计实施116个,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6391户农户、近4万人增收。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宁波已累计为凉山州引进总投资额300多亿元的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