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理论周刊

深化驻村指导员制度的“柯桥实践”

陈豪 编辑 章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驻村指导员制度发轫于浙江、成熟于浙江、推广于全国,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农村工作重大制度安排。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最早最快落实该项制度,多年来,柯桥区始终坚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不断传承创新、迭代升级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并把这一制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先行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基层导向,精准选人、精细管理,让驻村指导员制度“四季常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18年来,柯桥区累计选派驻村(社)指导员18批次、5500余人次,驻企指导员14批次、3100余名。一是注重多层次选人,统筹区镇两级力量,建立驻村指导员信息库。区级层面,安排一批机关中层以上退职的老同志、优秀干部、“源头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开展专职驻村、兼职驻村,1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两地报到、双岗服务”,进行柔性驻村。镇级层面,推行干部驻村全覆盖。二是注重高精度派人,积极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开展驻村指导员“三专计划”,根据干部特点、特长和驻村实际情况,以“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方式,实现“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增强驻村指导的针对性,以干部的有为激发农村发展的干劲。三是注重全维度管人,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个《驻村指导员工作标准》,明确“六员”职责,细化15项工作任务,严格驻村纪律“五不准”,提高待遇保障,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管理。做好“传帮带”,建立以业务骨干为主的“导师库”,传好驻村“接力棒”,使之始终保持“青春活力”。

  坚持需求导向,传承深化、与时俱进,让驻村指导员制度“枝繁叶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更广泛多样,驻村指导员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一是拓宽派驻领域,将驻村指导工作延伸至社区、企业、城市楼宇等领域,衍生出驻企指导员、金融指导员等,实施年轻企业家和大学生组团驻村“星火计划”,建立“政企面对面”制度等,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二是优化派驻形式,区级机关干部选派到软弱落后、发展任务繁重等重点村和规上企业,镇街干部实行“一人一村”“一人一企”派驻,并建立“三驻三服务”工作专班,实行闭环管理、统一考评。三是加强区块协同,建立区、镇、村三级民情分析会制度,按照不同层面、不同需求协调解决问题,累计已协调解决问题1.5万个。

  坚持效果导向,聚焦中心、服务大局,让驻村指导员制度“开花结果”。制度在理论上行得通固然重要,在实践中行得通、有效果更为关键。因此,要以治理效能为标准检验和评判制度执行工作。驻村指导员制度把群众、企业、基层满意作为检验标尺,不断推动制度建设成果转化。一是聚焦惠企惠民,充分发挥驻企指导员作用,帮助、指导企业及时享受减免退(缓)税费等措施,稳就业、保产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有序。同时,督促、助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今年全区新增入库项目272个、总投资553.6亿元。二是聚焦基层治理,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持续推进“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驻村指导员每年走遍村内常住户,对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困难户找得到门、叫得上名,累计调处矛盾纠纷两万余起,圆满完成6次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三是聚焦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将“三驻三服务”小管家数字平台和“浙里兴村治社”场景应用融合贯通,驻村指导员实时录入上报民情,镇街做好事项结转,区专班负责总体运维,形成问题发现“零死角”、问题反馈“零距离”、问题流转“零推诿”、问题解决“零沉积”的闭环机制。

  下一步,柯桥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领跑竞跑、示范先行”的奋斗姿态,持续在深化实践驻村指导员制度上下功夫、见实效,不断擦亮驻村指导员制度这张金名片。 【作者为柯桥区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9 深化驻村指导员制度的“柯桥实践” 2022-12-19 浙江日报2022-12-1900004 2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