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手艺”遇上“新匠人”——
到乌镇戏剧节看非遗“潮”出圈
黄丽丽 徐子胭
街头巷尾,露台河畔,好戏连台。在一年一度的乌镇戏剧节期间,走进水乡乌镇,不仅能看到精彩纷呈的特邀剧目、青年竞演,还能在新市井匠人集市上体验代代传承、令人震撼的非遗演出和文创产品。
听,一阵曲音悠扬——是民乐青年“小陈同学”融合二胡与国风爵士迸发的妙音;看,令人目眩神迷——是非遗传承人陈尚和周正华父子带来川剧的万千变化;忆,仿佛穿越时光——是非遗传承人魏生国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画出的时光记忆……
时代在变化,非遗在发展,新老非遗人在时代巨浪中寻觅非遗发展新路标。他们不仅在乌镇戏剧节这样带有先锋色彩的盛会“露脸”,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花样“出圈”。当古老和新生相遇,文化薪火被全新方式演绎和融合,实现绵延传承。
流量加持
“被看见也是一种守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过去的非遗,总是被贴上“古老、稀缺”的标签,听着“高大上”,实际却“不接地气”。但是出身于糖画世家的非遗传承人魏生国却将这项“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魏生国被侄女提醒:“好多人在快手上发视频,画画的、捏面人的都有,您也可以下载一个试试。”不懂拍摄更不懂剪辑,他就直接支起一部手机,把糖画的制作过程拍下来上传,并取名@魏国糖画。没想到,发了3条作品,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今@魏国糖画已经在快手积累了超60万粉丝关注,还吸引了1000多名粉丝跟着一起学习做糖画。“我很高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让越来越多传统非遗手艺通过手机屏幕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魏生国说。
传承绝不是守旧,非遗手艺源于民间,与更广泛的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连接,是非遗焕发新活力的必由之路。
“拾光者计划”是一支彝族青少年音乐组合,它起源于大凉山公益助学项目的一个民歌兴趣班。2019年7月8日,指导老师刘烨龙在“小乌力拾光者计划”快手账号上传了一条作品《凉山谣》,这条视频被播放25万次,收获了4000+点赞,并且1天就涨粉1万多。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激励我们做更多创新内容的尝试。比如歌曲的重新编排,彝族的传统乐器如口弦、大鼓等元素的融入,以此提高民歌的完整度。”刘烨龙说,现在,“拾光者计划”的6名成员已经被凉山美姑县文化馆认定为四川凉山年龄最小的彝族民歌非遗传承人,他们将继续在传承彝族民歌的道路上走下去。
对于“拾光者”来说,非遗与直播、短视频的融合,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也让传统艺术与新媒介之间碰撞出了多彩的火花。在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上,集聚了一批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的“新市井匠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快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率为97.9%,非遗视频总播放量4688亿次,点赞量达109.5亿。
艺术无界,戏剧无边。作为领先的内容社区及社交平台,除了联合乌镇戏剧节举办“新市井匠人集市”,快手还在线上发起“新市井匠人·乌镇寻匠心”主题活动,乌镇戏剧节期间,快手站内相关作品播放量已达1.37亿次。
重归市井
非遗传承“路在前方”
匠人与匠心本就诞生于市井,最好的归宿,自然是回归于市井。
乌镇戏剧节的新市井匠人集市,于好吃、好玩、好看的体验中,上演的是跨界的艺术融合——
在透明的戏剧小黑盒装置中,庄子书画院副院长巩海涛,在百米画布上书写非遗,为温婉的江南水乡献上一番庄生晓梦迷蝴蝶;国乐能有多新潮?唢呐演奏家陈力宝、刘西站与“浪漫侗家七仙女”演绎新民乐,用宫商角徵羽演绎古曲新韵;此外,还有“90后”非遗传承人“绣娘小雪(奇人匠心)”“独竹漂女孩@杨柳”……他们以有1300年历史的乌镇为舞台,刷新着人们对“非遗”的新认知。
非遗要焕发新的活力,需要连接现代生活。长时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家族式、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效率低且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新时代非遗有了更广阔的传承道路,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也成了非遗匠人的一门功课。
乌镇戏剧节期间,快手联合浙江省旅游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分会共同举办了“让非遗重归市井,非遗匠人文化传承与传播”研讨会,研究与探讨如何让非遗更加贴近群众,破圈传承。
研讨会上,魏氏糖画第五代传承人魏生国(@魏国糖画)、彝族非遗民歌乐队发起人刘烨龙(@拾光者计划)、川剧传承人周正华(@川剧男孩华华)等非遗传承人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故事。他们共同的经验,是借助直播、短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平台和形式,使非遗从“酒香巷子深”的局面中摆脱出来,走上一条跨界融合、健康发展的非遗传承道路。
“在新媒体时代,川剧的传统内核不变,更重要的是要用新的表现方式。”周正华在研讨会上说,市场和传统文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甚至能很好地结合。以川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只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干这行的人有了出路,学的人才会更多。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志军在研讨会上指出:保护和传承非遗应该有更广泛的力量参与,有更多创新的手段和模式。通过新媒体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展现,这种创新性表达不仅要注重其外在传播形式,更要抓住其文化内涵,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才能拥有更持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当然,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以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社区及社交平台的响应和支持。今年,快手发起了“新市井匠人”活动和“新市井匠人扶持计划”,致力于为优质匠人提供更多曝光和变现机会。
未来,快手将继续在营造保护非遗文化良好氛围、扩大非遗传承人影响力等方面发力,使原本遥远而疏离的非遗文化得以更广泛传播,越过时空的束缚与人们进行平等对话,实现代代流传。
(图片由快手提供)